在C++中還增加了bool型變量和wchar_t型變量:
布爾型變量是有兩種邏輯狀態(tài)的變量,它包含兩個值:真和假。如果在表達式中使用了布爾型變量,那么將根據(jù)變量值的真假而賦予整型值1或0。要把一個整型變量轉換成布爾型變量,如果整型值為0,則其布爾型值為假;反之如果整型值為非0,則其布爾型值為真。布兒型變量在運行時通常用做標志,比如進行邏輯測試以改變程序流程。
#include iostream.h
int main()
{
bool flag;
flag=true;
if(flag) cout< return 0;
}
C++中還包括wchar_t數(shù)據(jù)類型,wchar_t也是字符類型,但是是那些寬度超過8位的數(shù)據(jù)類型。許多外文字符集所含的數(shù)目超過256個,char字符類型無法完全囊括。wchar_t數(shù)據(jù)類型一般為16位。
標準C++的iostream類庫中包括了可以支持寬字符的類和對象。用wout替代cout即可。
#include iostream.h
int main()
{
wchar_t wc;
wc='b';
wout< wc='y';
wout< wc='e';
wout< return 0;
}
說明一下:某些編譯器無法編譯該程序(不支持該數(shù)據(jù)類型)。
三、強制類型轉換
有時候,根據(jù)表達式的需要,某個數(shù)據(jù)需要被當成另外的數(shù)據(jù)類型來處理,這時,就需要強制編譯器把變量或常數(shù)由聲明時的類型轉換成需要的類型。為此,就要使用強制類型轉換說明,格式如下:
int* iptr=(int*) &table;
表達式的前綴(int*)就是傳統(tǒng)C風格的強制類型轉換說明(typecast),又可稱為強制轉換說明(cast)。強制轉換說明告訴編譯器把表達式轉換成指定的類型。有些情況下強制轉換是禁用的,例如不能把一個結構類型轉換成其他任何類型。數(shù)字類型和數(shù)字類型、指針和指針之間可以相互轉換。當然,數(shù)字類型和指針類型也可以相互轉換,但通常認為這樣做是不安全而且也是沒必要的。強制類型轉換可以避免編譯器的警告。
long int el=123;
short i=(int) el;
float m=34.56;
int i=(int) m;
上面兩個都是C風格的強制類型轉換,C++還增加了一種轉換方式,比較一下上面和下面這個書寫方式的不同:
long int el=123;
short i=int (el);
float m=34.56;
int i=int (m);
使用強制類型轉換的最大好處就是:禁止編譯器對你故意去做的事發(fā)出警告。但是,利用強制類型轉換說明使得編譯器的類型檢查機制失效,這不是明智的選擇。通常,是不提倡進行強制類型轉換的。除非不可避免,如要調(diào)用malloc()函數(shù)時要用的void型指針轉換成指定類型指針。
四、標準輸入輸出流
在C語言中,輸入輸出是使用語句scanf()和printf()來實現(xiàn)的,而C++中是使用類來實現(xiàn)的。
#include iostream.h
main() //C++中main()函數(shù)默認為int型,而C語言中默認為void型。
{
int a;
cout< cin>>a; /*輸入一個數(shù)值*/
cout< return 0;
}
cin,cout,endl對象,他們本身并不是C++語言的組成部分。雖然他們已經(jīng)是ANSI標準C++中被定義,但是他們不是語言的內(nèi)在組成部分。在C++中不提供內(nèi)在的輸入輸出運算符,這與其他語言是不同的。輸入和輸出是通過C++類來實現(xiàn)的,cin和cout是這些類的實例,他們是在C++語言的外部實現(xiàn)。
在C++語言中,有了一種新的注釋方法,就是‘//’,在該行//后的所有說明都被編譯器認為是注釋,這種注釋不能換行。C++中仍然保留了傳統(tǒng)C語言的注釋風格/*……*/。
C++也可采用格式化輸出的方法:
#include iostream.h
int main()
{
int a;
cout< cin>>a;
cout<
相關推薦:2010年9月計算機等級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專題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