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檢錯碼的兩大類別:奇偶校驗編碼和循環(huán)冗余編碼。
192. 奇偶校驗碼的基本思路是:發(fā)送方在發(fā)送數據時,首先將數據中1的個數進行統(tǒng)計,確定是單數還是雙數,(對于奇校驗,當1的個數為偶數時,校驗位為1,當1的個數為奇數時,校驗為為0。)并將統(tǒng)計結果發(fā)送到接收方,接收方根據校驗位的值和所接收到的數據中1的個數判斷接收數據是否正確。
193. 奇偶校驗可以分為水平校驗、垂直奇偶校驗和混合奇偶校驗三種。
194. 循環(huán)冗余編碼:工作原理如下:
收發(fā)雙方依所協(xié)議的規(guī)定使用一個CRC生成多項式G(x)。常用的多項式有:
CRC-12:G(x)=x12+x11+x3+x2+x+1
CRC-16:G(x)=x16+x15+x2+1
CRC-CCITT:G(x)=x16+x12+x5+1
CRC-32:G(x)=x32+x26+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
計算方法為:最高次方決定二進制數字序列,凡有x的位置為1,其它位置為0。
根據二進行制數字序列的位數n,在要發(fā)送的數據后面補n-1個0;
將得到的新的數據除以二進制數字序列(使用異或算法,不借位),得到一個n-1位數的余數m
將原來要發(fā)送的數據序列與余數m構成一個新的數字序列進行發(fā)送。
接收方接到發(fā)送方發(fā)來的數據后,將收到的數據依然用規(guī)定的二進制序列來除,如果得到的余數為0,則數據正確,否則重發(fā)。
195. 差錯控制的機制:自動請求重發(fā)(ARQ)、向前糾錯(FEC)、反饋檢驗。
196. 自動請求重發(fā):發(fā)現錯誤后,要求對方重發(fā)的一種差錯控制機制;
197. 向前糾錯:發(fā)送端使用糾錯碼,接收端可以自動糾錯。
198. 反饋檢驗:接收端在接收的同時,不斷把接收到的數據發(fā)回數據發(fā)送端,發(fā)送端檢驗收到的回饋數據,有錯即重發(fā)。
199. 計算機網絡的網絡體系結構:從計算機網絡通信所需的功能來描述計算機網絡的結構。
200. 網絡體系結構的分層原理: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采取了分層的方法,一個層次完成一項相對獨立的功能,在層次之間設置了通信接口。這樣設置的優(yōu)點是由于每一個層次的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所需完成這項功能的軟件就可以獨立設計、獨立調試。如果其中一個層次的功能有所變化,或者一個軟件要采用新技術,都不會對其它層次產生影響,利于每一個層次的標準化。
201. 計算機網絡協(xié)議的三要素:語法、語義、時序。
202. 語法:用戶數據的控制信息結構及格式。
203. 語義:需要發(fā)出何種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動作及作出的響應。
204. 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05. 接口:同一個節(jié)點內不同層次間交換信息的連接。
206. 體系結構:由分層協(xié)議和不同層次的接口構成的網絡層次結構模型和各層次協(xié)議的集合。
207. ISO/OSI RM: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訂的開放系統(tǒng)互連參考模型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ISO在1978年提出,1983年正式成為國際標準ISO7498。
208. OSI劃分七個層次的主要原則:
a.這是一種將異構系統(tǒng)互連的分層結構,劃分層次要根據理論上需要的不同等級劃分,各個節(jié)點具有相同的層次。
b.不同系統(tǒng)上的相同層次的實體稱為同等層實體,具有相同的功能。
c.每一層完成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次的功能并不影響其它層次。
d.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向上層提供服務。
e.層次之間通過相鄰層次的接口進行通信。
209. 計算機網絡上傳遞的數據信息的構成:計算機網絡上傳遞的數據信息由兩大部分構成,它們是正文部分和附加信息。各種信息的結構都由網絡的協(xié)議規(guī)定。
210. OSI各層的功能:
(1)、物理層:物理層的功能在于提供DTE和DCE之間二進制數據傳輸的條件。其功能包括通信線路的建立、保持和斷開物理連接三過過程,它包括以下四個特性:
a.機械特性:定義了DCE與DTE設備間接口的插接件連接方式,如幾何盡寸、引線排列、鎖定裝置等。如RS232D標準(ISO2110)。
b.電氣特性:定義了DTE與DCE之間接口線的電氣連接方式,如CCITT制訂的V系列標準(V.25、V.28、V.35)等。
c.功能特性:定義了DTE和DCE間每一條接口線的功能,包括接口線功能的規(guī)定方法、接口線的分類(數據線、控制線、時鐘線、接地線)等。
d.規(guī)程特性:定義了如何使用這些接口線,主要涉及與接口靜止狀態(tài)有關的特性,描述了接口靜止狀態(tài)之間相互轉移的關系。
(2)、數據鏈路層:在物理信道的基礎上建立的,具有一定的信息傳輸格式和傳輸控制功能,保證數據塊從數據鏈路的一端準確地傳輸到另一端的一個層次。它的功能是利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在通信實體間傳輸以“數據鏈路服務數據單元”(OSI參考模型)或“幀”(X.25)為單位的數據包,并采用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建立可靠的數據傳輸鏈路。該層協(xié)議分為面向字符的傳輸規(guī)程(如基本型傳輸控制規(guī)程)和面向比特的傳輸控制規(guī)程(如高級數據鏈路規(guī)程HDLC)。……關于高級數據鏈路規(guī)程的有關特性,將在下文中列出。
(3)、網絡層:即通信子網層,它的功能是在信源和信宿之間建立邏輯鏈路,為報文或報文分組的傳輸選擇合適的路由以實現網絡的互連,并針對網絡情況實現擁塞控制。其主要功能為:
a.負責將上層(傳輸層)送到本層的報文轉換成報文分組,并將分組在發(fā)信節(jié)點和收信節(jié)點間進行傳送,負責將收到的報文分組裝配還原成報文,并交付給傳送層。(報文轉換)
b.報文分組需要在發(fā)信節(jié)點和收信節(jié)點間立起的連接上進行傳送,這種網絡連接是穿過通信子網建立的邏輯信道(虛電路)。網絡層負責邏輯信道的建立以及從源到目的的路由選擇。(建立邏輯信道、路由選擇)
c.規(guī)定了網絡節(jié)點和虛電路的一種標準接口,完成虛電路(網絡連接)的建立、拆除和通信管理,包括路徑控制、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
d.網絡層提供面向連接的和無連接的兩大類服務。
相關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