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四級作文題目實屬意料之外,仔細分析又在情理之中。
中國是改革的中國,中國的考試自然也是最最折騰的考試,從高考到考研,統(tǒng)統(tǒng)都在不斷的探索折磨考生的新路子。四六級考試亦不能免俗。在四級作文的三大類題型之中,正反論證類題型最為傳統(tǒng),在一片“四級考試,推陳出新”的呼聲之中,很難成為熱門選擇。
很多人不支持采用正反論證式的作文題目的主要原因很簡單,就是寫作思路過分模式化,容易通過考前的作文模板背誦蒙混過關,這樣自然不利于檢測考生的實際寫作水平。相反的采用應用文題型或者是觀察描述類題型,文章結(jié)構更為復雜,寫作思路相對多變,考生很難通過對考試本身的準備應付,相對的會真正檢測出考生的水平。
然而,考試作為一項客觀性很強的活動,往往更要求評判的標準的穩(wěn)定和統(tǒng)一。剛才所提到的后兩類題型也許就寫作而言更容易檢測真實寫作水平,但就判卷而言,很容易受主觀影響,往往爭議極大。所以今年對于傳統(tǒng)題型的回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考試作為一項人類活動,絲毫沒有神奇之處,四級考試的題型變化預計跟人的成長差不多:從折騰,到折騰不動,老老實實在家窩著。經(jīng)歷了幾番改革之后,命題組或者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之所以存在,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四級考試的題型也會本著換湯不換藥的原則再次回歸傳統(tǒng)。對于考生,未必是考試難度的降低,但至少是準備難度的降低。
1.許多人喜歡在除夕夜觀看春節(jié)晚會
2.但有些人提出取消春節(jié)晚會.
3.我的看法.
正反論證型文章寫作思路:
第一段、文章開頭,簡單一下事件
第二段、闡述提綱中列舉的第一種看法,給出理由或者舉例說明:
主題句+理由/舉例1+理由/舉例2+理由/舉例3
第三段、闡述提綱中列舉的第一種看法,給出理由或者舉例說明:
主題句+理由/舉例1+理由/舉例2+理由/舉例3
第四段、表明自己的觀點結(jié)束全文
在結(jié)尾的時候,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觀點。
正反論證型文章常用模板舉例:
第一段:引言段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X(爭論的焦點)。Some people are of the view that (觀點1),while others take an opposite stand, firmly believing that(觀點2)。
第二段 :正方觀點
Those people who maintain(觀點1)hold that(論據(jù)1)。They also claim that (論據(jù)2)。
第三段:反方觀點
Nevertheless, the other people who contend(觀點2)argue that(論據(jù)1)。They also point out that(論據(jù)2)。
第四段:總結(jié)
A: one-sided---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former/latter opinion holds more weight. For one thing, (論據(jù)1)……For another,(論據(jù)2)……When all the factors are examined, we may reasonab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 Balanced---From the above discussion, I have to admit that there are merits to both sides of the issue. However, I would like to take a more neutral position. On the one hand, (針對觀點1立場或相關措施及建議)…; on the other hand,(針對觀點2立場或相關措施及建議)。
一般來說,考生對于作文的準備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摸板的搜集和背誦,在這一部分摸板制作者的水平是相當關鍵的,跟考生自己的水平倒是沒什么關系,考生所需要的就是勤奮,因為背誦,是不可替代的。二則是摸板的練習填充。很多考生比較忽略這一塊的準備,對摸板的認識相對僵化,導致摸板需要填充的部分頻頻出現(xiàn)語法錯誤,好好的得分點變成了失分點,十分可惜。所以,在這里我需要提醒的是,盡管四級命題的傳統(tǒng)回歸趨勢對于考生來說是件好事,因為作文的格式化意味著摸板的可實際操作性的加強。但是基礎寫作能力絕對不能忽視——摸板的填空部分你總得自己寫吧。同時對摸板本身的語法分析也必不可少,以避免出現(xiàn)語法錯誤。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