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問起我“你英語是怎么學的?”之時,我都會一時語塞,因為說實話,對我而言,學習英語從來就沒有什么太多的秘訣。對我來說,學習英語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非得要為這個過程加上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稱,我會引用那句老子先生的至理明言:“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之所以不引用更廣為人所知的下一句,大概是虛榮心作祟吧,咱們好歹是大學生嘛。)
在我看來,英語學習貴在積累。這種積累,并不是說天天抱著厚厚的各種顏色的“寶書”猛背一氣就能達到的。這樣學習詞匯,充其量只能短時間應付考試,而且其應付的質量也是不能保證的,考完之后一周內再翻開詞匯書,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單詞們十有八九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認為,真正的積累是在平時有心的收集各種資料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
現(xiàn)在的我們,比起n年前需要在天麻麻亮時擺弄半天收音機只為收聽幾分鐘加上了各種“電子音效”的VOA的前輩們相比,真是幸福太多了。傳統(tǒng)的BBC、VOA走下神壇,在網上唾手可得;各種各樣的美劇、英劇“亂花漸欲迷人眼”;Time、 The Economist、Reader’s Digest等等原版雜志也不再可望不可即。總之,現(xiàn)在我們學習英語的資料真是空前的豐富。
然而,資料的豐富并不意味著積累的豐富。有人會將硬盤塞滿各種各樣的資料,但很大程度只是為了塞滿而塞滿(好吧,我承認我也是“有人”中的一員),并沒有真正利用起這些資源來。在我看來,積累豐富與否不在于資料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夠將有限的資料充分地利用起來。聽VOA或BBC時,就要盡量聽懂每句話,每個詞,即使是不懂的詞也要憑著語音,在Google上挖地三尺,將它們捉拿歸案,而不是拿著VOA、BBC作為你另類的背景音樂,或是作為“我在學英語”的安慰劑?疵绖r,就要弄懂每一句臺詞,注意里面優(yōu)美而生動的表達,靈活而地道的搭配,流暢而有致的語音,而不是對著絢麗的特效目瞪口呆或是對著帥鍋霉女垂涎三尺一場就過去了。讀原版雜志時,就要挑出一篇來,仔細地研讀,弄清行文脈絡,主旨,邏輯關系,查清所有令你不爽的釘子詞匯,并將它們收藏到你的知識庫中,讓它們成為你學習英語的自信之源與“臭屁”的籌碼。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去看電視劇,看雜志,豈不是太跟自己過不去了,也忒累得慌了。我要聲明一點,這種積累方法并不是說必須要全面開花。老實說,如果每次都這樣的話確實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會降低學習的樂趣。我的建議是對于那些少數(shù)優(yōu)秀的資料可以采用這種方法。House、Desperate Housewives等臺詞較多,比較有哲理與深意的美劇,標準語速的VOA、BBC等聽力材料以及權威雜志的部分文章,可以將其“分而食之”,品味并消化(是不是有點creepy的感覺?)。而對于諸如Prison Break、Heroes等以動作為賣點的美劇或是其他并不是太有營養(yǎng)的材料,可以以相對輕松的心態(tài)去面對。當然,這并不是說從這些材料中學不到東西,其實只要你有心,再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挖掘出“閃光點”來。
當你將這種積累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面對滿眼生詞的長篇累牘時多了一點從容,聽著嘰里呱啦的臺詞時少了一點迷惑,抬頭看英語這顆天際的明星時少了一點距離。如果你能在積累中發(fā)現(xiàn)樂趣,激發(fā)出自己的熱情,使積累成為一種習慣并一以貫之時,你會發(fā)現(xiàn)某一天,你已經站在九層甚至n層高的通天之塔上,可以去觸碰那星星的光輝了!假以時日,你定能摘下這顆明星,讓它點亮你前方的路!(貌似惡俗了點,各位看官請見諒。)
當然,我離這種境界還很遠,在此與各位兄弟姐妹們共勉!
相關推薦:推薦:牛人總結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高分心得
修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高分的“六脈神劍”
大學英語六級考到638分 牛人親授備考訣竅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