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路走來的一些小小的感悟!
許多英語學習愛好者談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都會首先提及興趣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敲門磚,是濃厚的興趣引領(lǐng)他們走入英語——這座瑰麗的語言殿堂。我在這里雖也避免不了老生常談,但我想強調(diào)的是,這種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或是頭腦發(fā)熱,而是由于被這種語言所固有的魅力折服進而產(chǎn)生的想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它、了解它的持續(xù)的熱情和不懈的追求。不因為一次考試的打擊而抱怨、放棄,也不會因偶爾人前的一個mistake而羞赧、泄氣。
我也曾因為高中時自己付出極大的努力,英語成績卻反反復復而一度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也曾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上看高手談笑風生、舌戰(zhàn)群雄而自慚形穢,感覺自己無比渺小。然而這些挫折和小插曲從來都帶給我的震動,往往卻激發(fā)我重新帶著堅定的信念繼續(xù)追求。因此,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面對英語學習時請不要視之為一門課程。它只是一種語言,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去了解和熟悉它,它就會成為你的朋友,成為你的一種交流工具,你會忘記句法結(jié)構(gòu)和語言變換規(guī)則,只有美麗的思想在你心中流淌。
那怎樣才能做到對英語的了解和熟悉呢?我認為就是一個詞:模仿。
從發(fā)音到表達習慣再到思維方式,我們都應(yīng)努力向native speakers靠攏,無論通過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還是直接和英語為母語者交談,都應(yīng)該學著模仿,而不是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是在別人的語言。學英語的最高境界應(yīng)該是能直接用英語去思維,而現(xiàn)在我們大部分人學英語不論是聽說讀寫,實際上都是把我們看到的或者想要表達的現(xiàn)在大腦里做一個轉(zhuǎn)化,或者把想表達的漢語意思先翻譯成英語再說出來,或者把看到的英文翻譯成漢語才能理解,這樣做不僅浪費了時間影響了交流,更重要的是準確性會大打折扣,因為兩種語言之間沒有絕對的對應(yīng)。而我訓練這種思維習慣的方法是去預測。當我在看電影或聽廣播時,在基本了解故事情節(jié)后,我常常會預測他們下一句話會怎樣說,再對比他們實際的說法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差異。舉最簡單的例子,英美人講“沒有做某件事”通常會說fail to do something 而不是didn’t do something。我們常說的“語感”,其實就是對英語思維習慣的一種感性認識,而當你真正對這種思維方式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之后,學起英語來就會倍感輕松。
再談?wù)劸毩暵犃Φ姆椒ò伞?/STRONG>
我認為每天走在路上帶著耳機泛聽基本上是達不到提高聽力的目的的,充其量只能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告訴自己我已經(jīng)盡力了但力不從心。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泛聽時由于注意力不在聽力材料上,再加上本來就聽不太懂,時間一長很容易就會習慣帶著耳機但實際上什么都聽不著了。所以要想提高聽力惟有精聽,尤其對本身聽力水平很差的同學。而精聽則以聽寫為優(yōu)。聽寫時要注意不可沒有限制永遠聽下去,一句話聽7、8遍還不懂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趕緊對照原文看看為什么聽不懂,是連讀、弱讀、單詞不認識還是有省略。另外,聽寫最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要只顧著寫單詞,要知道聽懂大意才是練習聽力的關(guān)鍵。如果要泛聽的話,可以選一些好的電影或電視劇來看,最好是有雙語字幕的,這樣邊看邊聽,同時碰到好的地道的表達還可以隨時記錄下來。
學英語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就是詞匯了。對于CET-4這樣的考試來說,詞匯似乎并不是什么大的障礙,而且四級要求的詞匯也可以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掌握好這門語言,在交流順利的基礎(chǔ)上提高表達內(nèi)容的思想性或者是滿足某些專業(yè)性的需要,還是很有必要擴充自己的詞匯量的。
背單詞有兩種,一種是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地學,廣告牌、廣播、甚至食品包裝上,只要有心,知識無處不在;另一種就是抱著單詞書集中突破了,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但只要堅持下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水平有了質(zhì)的飛躍。前者是日積月累,后者是脫胎換骨。要結(jié)合自己不同的學習階段靈活選擇。另外在集中背單詞的過程中,我不建議大家一次花4、5個小時把百十個單詞背的滾瓜爛熟。因為你一次性記的再牢,也逃脫不了記憶規(guī)律的作用,擱久了還是會忘。不如把時間分散開來,每天把背過的單詞翻出來鞏固鞏固,反復刺激大腦皮層,最終成千上萬的單詞盡收麾下。
回首來時路,得失寸心知。
相關(guān)推薦:四六級培訓名師邀請各地考友互動 立即加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