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網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搜狐教育頻道獨家聯(lián)線全國著名六級輔導專家蔣永國老師為馬上就要參加六級考試的網友們解答復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為大家能夠在最后沖刺階段取得最好的復習效果支招。
主持人:蔣老師您好,首先請您和搜狐的網友打一下招呼。
蔣永國:搜狐的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們知道今年六級考試分為新六級和舊六級,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新六級和舊六級考試的一些情況嗎?
蔣永國:好的,新六級和傳統(tǒng)的六級里面大概五項,同學們都知道。第一項是聽力理解,第二項是閱讀理解四篇文章,第三部分是詞的部分,第四部分是改錯,最后一部分是作文。
而新的六級在聽力部分增加了三項目最后主要的內容,第一部分就是傳統(tǒng)題型的8個短對話,后來加了兩個長對話,第三部分的段落并沒有有變動,新的六級增加了聽力必須考的復合試聽題,后面新的六級的閱讀理解部分,第一部分相當于是簡短回答題,后面原來四篇短文改成兩篇深度理解,六級考試同樣增加了句子的翻譯。新的六級和舊的六級主要區(qū)別是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根據(jù)蔣老師多年的六級教學經驗,最后的階段復習哪塊提高是最快的?
蔣永國:我個人認為,詞匯部分應該來說提高還是比較快的。六級的詞匯考察最大的特點相當于對以前考試當中的考題的重新組合,這個詞匯考察不在原來的真題當中必須能找到原型,詞匯部分一般同學們只要花時間,講究有效的方法,進行復習,或者對真題、詞匯的考察比較了解的話,大部分的分數(shù)還是能夠很好很快拿到。
主持人:離考試還有十天的時間,考生應該怎樣來安排復習時間呢?
蔣永國:我個人認為復習的時間是因人而異,因為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可能有的同學在聽力上在詞匯上可能好一些,有的同學可能在閱讀理解上不太好或者在寫作方面發(fā)現(xiàn)提高起來比較慢,個體的差異比較大一些。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對癥下藥。
如果你自己的弱點是在閱讀理解上,我建議你在閱讀理解上面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真題命題的思路,當然這其中應該要注意方法,閱讀理解做題的方法是一定要講究的。
閱讀理解如果是針對文章的主旨大意的話,其實整篇文章沒有必要全部讀完,因為文章的主體大意往往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或者在最后一段,如果全面認識它的話,最多再把各個段的主題句也就是首句或者是每一段的結尾句大概讀一下,歸納起來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了。
主持人:六級的聽力一直是一個考試的難點,不知道蔣老師對于聽力復習有什么絕招嗎?
蔣永國:關于聽力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不管是舊六級還是新六級,第一部分還是差不多的,只是題量的不同,舊的六級是10道男女對話,新的六級是8道男女對話,考的主題基本上沒有變化,還是關于校園生活的,具體來講大概就是日常的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基本上是這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同學們如果能夠對真題表示特定的這些反映學生生活,反映學習和找工作方面的特定詞匯、短語或者句型非常熟悉的話,這部分的分數(shù)比較好拿。
網友:蔣老師好,我在六級備考聽短文的時候總是不能將聽短文和選答案結合好,應該怎么辦?
蔣永國:聽短文比前面的對話應該來說難度系數(shù)更高,更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畢竟短文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比較多,而且只能聽一遍。
我建議這位同學千萬要注意文章的開頭,文章的第一句話往往是開門見山,總領了全文的,相當于全文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后面的幾個問題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當中的文章原來的結構跟篇章,按照順序編寫出來的,提出問題的。建議這位同學在聽的時候千萬要把握文章的總體結構,剛才講了哪幾個層次的問題。
如果他有搜集能力的話,在聽的過程當中能夠把最關鍵的一些信息點用一兩個詞記下來,能夠幫助他回憶原文當中所講的重要點,這樣的話短文的聽力也就不比原來的短文的聽力難,雖然我們說文章應該來說要比短文短對話難一些,但是如果你講求方法,我個人覺得還不是那么太難。
網友:復合試聽寫怎么下手做呢?邊聽邊寫的話抓不住整體結構,聽完再寫又忘記了,該怎么辦呢?
蔣永國:綜合復合試聽寫,綜合來講按照以前考察的項目來講,前面是單詞,后面大概是三個句子。
同學們聽第一遍的時候,應該著手把前面的七個單詞大概能夠記下來。用速寫的方法,只要自己認得就可以了;蛘咦约合氤鰜肀容^實際的方法,到事后自己能夠回憶起來就可以。聽第一遍的時候,應該說前面幾個單詞比較簡單,不是非常難的單詞,盡可能把它第一遍解決了。
第二遍的時候重點在后面的幾個句子,因為按照平分的原則來講,后面的句子只要大概的意思跟原文當中的句子意思保持一致就可以了,而并不一定是原文當中的原原本本的句子,所以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聽的過程當中哪怕知道它的中文大意,你在旁邊注一下中文的大意大概是什么,用翻譯的手段再把它翻譯出來。這個可能對同學們做復合試聽寫的時候有所幫助。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四六級欄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