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題作筆記
在做題時,我們還應養(yǎng)成隨題做筆記的習慣,記下聽到的關鍵詞,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a.記下了關鍵詞,當我們遇到一時難以判斷的題時,可以等聽力結束后再回過頭來仔細推敲,而不用擔心遺漏, 也不會在一題上花太多時間,因此題而影響彼題。
b. 遇到內容較復雜的談話時,記在不同選項旁的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很快找到正確答案。
例如:You’ll read:
(A)$20 (B)$40 (C)$60 (D)$80
You’ll hear:
W: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much does a sweater cost?
M: That depends on which one you want. The red one is 20 dollars, the blue one is 10 dollars more and the yellow one is twice as much as the blue one.
Q: How much does a yellow sweater cost?
在此題中,當聽到“20 dollars”一詞時,應在A.$20這一選項旁記下衣服的顏色:red,然后在一旁可記下blue 10,而在C.$60旁可記下yellow。這樣不至于混淆各種顏色的毛衣的價格,就能迅速找到答案。
2.注意主要信息和目的,不要試圖聽清每一個詞
注意談話的環(huán)境,交流的主要信息和目的,不要試圖聽清每一個詞。有些聽力非常好的考生以為聽力部分要得到高分,就要聽懂談話的每一個詞,因而過于關注談話中的一個個的詞,因為一個詞沒聽懂就驚慌失措,導致整句話都沒聽懂,甚至影響到下一個題的解答,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聽力測試的大部分題目是考我們對于談話主要的內容的全面把握。我們的注意力應放在談話的環(huán)境,交流的主要信息和目的上。例如談論的如果主要是價格,那么十之八九是商場購物;如果談論的是疾病,則可能在醫(yī)院;如果談論的是課程和考試,則可能在學校。根據(jù)談話的主要話題,就可推論出談話的環(huán)境,甚至談話人之間的關系。大部分的地點,職業(yè)關系題都是根據(jù)這一原則設置的。
3.全面把握整體意思,不選貌合神離的選項
在卷面所提供的四個選項中,有三個是以種種方式干擾考生的,而常見的一種方式是提供一個讀音與談話中某一詞組十分相似的選項或在某個選項中提供一個在談話中出現(xiàn)過的詞,如果考生沒有聽懂對話的整體意思,就很容易被誤導。
例如:You’ll hear:
M: Registration always takes so long.
W: What bothers me is all the people who cut in line.
Q: What bothers the woman?
You will read:
(A) Registration.
(B) When the line breaks.
(C) How long the line is.
(D) People who don’t wait their turn.
在此題中,B.,C.兩項都出現(xiàn)了“l(fā)ine”一詞,這是在對話中出現(xiàn)過的,許多考生可能被誤導選B.選,而實際上讓女士厭煩的是 “people who cut in line”,因此(D)項“People who don’t wait their turn”才是最恰當?shù)摹?/P>
以上談到的答題技巧在聽短文(Passages)時同樣適用。在聽短文時,如果先閱讀選項,可以大概預知將要聽到的短文是什么體裁的,主要談及哪方面的內容,應留心哪方面的細節(jié)。而且在聽短文時,尤其要注意適時記筆記,因為要在短文聽完后才能聽到問題,雖然可以從卷面的選項上預測某些考點,但某一題的四個選項中,可以有兩個或更多的都出現(xiàn)在短文中,如果迅速記下關鍵詞,某些數(shù)字及相關內容、年代等重要細節(jié),我們解題的準確程度就會大大提高。在選擇答案時,同樣不要因為某一選項中的詞組是剛才聽過的就認為它是正確的答案。有許多考生還喜歡在沒有聽到問題之前,就因為聽到某一選項而過早做出判斷。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問題也許問的是另一方面的內容,而且很多這樣的選項其目的就是為了迷惑考生。這樣做,還很容易因對前一題的錯誤判斷導致后一題也順著同一思路而錯選。
相關鏈接:200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模擬試題匯總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必備場景詞匯匯總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710分預測試卷匯總—聽力(mp3)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四六級欄目
>>>四六級博客圈,你開博了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