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土建教材P77上說鋁酸鹽水泥具有耐高溫性能,可在該頁最后一行卻說不宜高溫季節(jié)施工,這說法有沒有矛盾呢?
答:教材上說的是它具有一定的耐高溫性能,但不宜在高溫季節(jié)施工,沒有矛盾。
2、問:土建計量第19講中講到的一個例題:可以用作預應力鋼筋的有[ ]
A. 冷拔低碳鋼絲
B. 冷拉鋼筋
C. 冷軋鋼筋
D. 鋼絞線
E. 熱處理鋼筋
答案:A.B.DE
教材中P69頁“冷扎帶肋鋼筋”一段中說“CRB500為普通砼用鋼筋,其他牌號為預應力砼鋼筋。因此在中、小型預應力鋼筋砼結(jié)構構件中廣泛應用!闭f明冷扎鋼筋也可以用作預應力鋼筋。不知理解是否正確,請老師指正!
答:此題考查的是預應力鋼筋的種類。用的不是你講的這個知識點。
一共是5種,見教材第三章第五節(jié)的內(nèi)容p159
3、問:鋼筋混凝土梁寬200mm,高400mm,受拉區(qū)配有三根直徑為25mm的鋼筋,已知梁的單側(cè)保護層厚度為25mm,則配制混凝土時選用卵石的粒徑不得大于( )。 A.28mm B.31mm C.47mm D.63mm 答案:[A) 評析:石子最大顆粒尺寸不得超過結(jié)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間距的3/4 。為什么?
答:200-25*2-25*3=75
75/2*3/4=28.125
200*0.25=50
取28
4、問:2006考題:梁的受力鋼筋為2根20+2根12,是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構件,采用機械連接時,搭接寬度在750mm的接頭范圍內(nèi),不能同時有接頭的是(B)。
A.2*20+1*12
B.3*20
C.1*20+2*12
D.2*20
本題看不懂。它本身才2根20的鋼筋,怎么會3根有接頭?按50%的接頭面積率,A、C、D都超了。請講解一下解題思路。
答:一根上邊有兩個接頭,一根上邊1個接頭,此時會有3個接頭。這樣是不可以的。本題說的是機械連接。
5、問:2004考題.關于水泥凝結(jié)時間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硅酸鹽水泥的終凝時間不得遲于6.5h
B.終凝時間自達到初凝時間起計算
C.超過初凝時間,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
D.普通水泥的終凝時間不得遲于6.5h
老師請問:C選項為何不對呀?
答:C項不準確,并不是完全失去塑性,一點塑性都沒有。
6、問:請問顏料的耐候性指的是什么?
答:即耐氣候性,是指塑料制品因受到陽光照射,溫度變化,風吹雨淋等外界條件的影響 ,而出現(xiàn)的褪色,變色,龜裂,粉化和強度下降等一系列老化的現(xiàn)象.其中紫外線照射是促使塑料老化的關鍵因素。
7、問:15 某項工作持續(xù)時間為2,其有兩項緊后工作,持續(xù)時間分別為3, 4,該兩項工作的緊后工作為該項工程的最后一項工作,即其箭頭節(jié)點為終點節(jié)點,持續(xù)時間為3,已知工程的計劃工期為22,此項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為().
A.13
B.14
C.15
D.16
此題我算出來是17.能給出您的詳細計算過程嗎?
答:兩項緊后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分別為22-3-3=16和22-3-4=15,取最小值為15天,則此項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為15-2=13天。
8、答:某安裝工程需要完成甲、乙、丙、丁四臺設備的安裝工作,施工過程包括:二次搬運、現(xiàn)場組對、垂直吊裝和調(diào)試運行,其流水節(jié)拍分別為4、8、6、4天,已知現(xiàn)場組對后有組織間歇2天,則該安裝工程組織流水施工時,流水施工工期為().
A.12天
B.16天
C.26天
D.30天
這道題在施工隊伍的計算上是不是有錯,應是2+4+3+2=11
答:本題的流水步距是流水節(jié)拍4、8、6、4的最大公約數(shù)2天,專業(yè)工作隊數(shù) B1=4/2=2,B2=8/2=4,B3=6/2=3,B4=4/2=2,N1=11天,流水施工工期為(4+11-1)*2+2=30天。
相關鏈接:2007年造價工程師考試復習輔導案例分析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造價師欄目
造價工程師課程輔導方案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報名 | ||||
主講 | 課時 | 試聽 | 主講 | 課時 | 試聽 | ||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 | 劉玉明 王雙增 |
每科 40課時 視頻 |
試 聽 | 王雙增 | 每科 20課時 視頻 |
試 聽 | |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安裝)》 | 趙斌 | 試 聽 | 趙斌 | 試 聽 | |||
《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guī)》 | 夏立明 | 試 聽 | 夏立明 | 試 聽 | |||
《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 |
嚴玲 | 試 聽 | 嚴玲 | 試 聽 | |||
《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
齊寶庫 王雙增 |
試 聽 | 王雙增 | 試 聽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