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
1.關于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形成了對人類意識本質的挑戰(zhàn)
B.否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C.人不再是能動的主體
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他物質運動形式的同一性
2.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B.堅持用辯證發(fā)展的觀點去認識世界
C.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xiàn)實世界
3.“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
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
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
4.最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huán)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fā)現(xiàn)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
A.客觀性
B.有限性
C.相對性
D.一維性
5.認為存在“脫離物質的運動”這一觀點是()
A.樸素唯物主義
B.辯證唯物主義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唯心主義
6.在聽完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講課后,一些來自企業(yè)的學員感到有些失望,便問他:“你講的那些內(nèi)容我們也差不多知道,可是為什么我們的差別會這么大?”這位企業(yè)家回答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边@句話表明了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因為實踐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觀規(guī)律性
C.主體能動性
D.直接現(xiàn)實性
7.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nèi)容。造成這一變化的基礎是()
A.自然界自身的運動
B.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C.人的實踐活動
D.工具的制造與使用
8.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chǎn)量,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jīng)造成了許多生態(tài)問題,F(xiàn)在,黑龍江墾區(qū)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
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tài)為歸宿
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C.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9.有一首斷言缺了訂馬掌的釘子會導致戰(zhàn)爭失敗、國家滅亡的童謠:“釘子缺,蹄鐵卸,戰(zhàn)馬蹶;戰(zhàn)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zhàn)事折;戰(zhàn)事折,國家滅。”這首童謠包含的哲學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
B.事物是變化的
C.事物的現(xiàn)象是本質的表現(xiàn)
D.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10.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意思是()
A.世界都是過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變化發(fā)展,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
C.世界只是過程,所以是無方向的運動
D.否認事物存在的相對穩(wěn)定性
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和反映特性,思維模擬是可能的,人工智能是人腦功能的延伸,但不會取代人類思維。
2.[答案]D[解析]馬克思哲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chǎn)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chǎn)物。舊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到社會歷史領域,就陷入唯心主義。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xiàn)實世界。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切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典型地體現(xiàn)了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時間的相對性。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時空和物質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時空,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時空的絕對性是指時空的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無條件的;時空的相對性是指時空的具體形態(tài)、具體特性是可變的、有條件的。時空的具體特性隨物質運動特性的變化而變化,人們關于時空的觀念也是可變的、發(fā)展的。
5.[答案]D[解析]唯物主義堅持物質第一性,唯心主義把意識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所以設想脫離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6.[答案]D[解析]認識和實踐、行與知的關系問題是哲學認識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本題中的“知道”與“做到”即知與行的關系問題,不僅“知道”而且“做到”說明“行勝于言”,也就是實踐高于理論認識,這是因為實踐具有普遍性,在相同條件下的實踐必然產(chǎn)生相同的結果。相對于理論而言,實踐還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活動,它本身是直接的現(xiàn)實;實踐還能使不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理論變?yōu)橹苯雍同F(xiàn)實。所以正是實踐的這種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和優(yōu)點是他能夠成為檢驗真理性標準的主要根據(jù),也是實踐與理論認識的集中體現(xiàn)。
7.[答案]C[解析]這道單項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與外部世界是處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基礎就是實踐。實踐在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中介作用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即發(fā)生物質和精神兩種關系。這兩種關系都是雙向相互作用的關系:在物質關系中,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人們按照自己的目的,使客觀事物改變原有狀態(tài),變成新的適合人類需要的形態(tài),即客體主體化。另一方面人在改變客觀事物中,客觀事物也不斷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需要,即主體客體化,在精神關系中,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主體把客體信息改變?yōu)橹黧w所需要的思維形式和內(nèi)容。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活動主體將信息進行思維加工,產(chǎn)生改造客體的目的、計劃、方法等實踐觀點。即是說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使人與世界同時都得到改變,并各自都獲得日益豐富的內(nèi)容。這一考點是考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點,應該是必得之分。所以正確選擇只能是C。
8.[答案]D[解析]在實踐中,人把自然界即作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又作為自己生命活動的對象和工具。實踐使人從統(tǒng)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來后,就從總體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的依賴于自然和社會的物質運動規(guī)律。因此,通過勞動實踐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是人類面對的永恒主題。馬克思也認為,應當合理的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在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變化,否則就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
9.[答案]A[解析]這首童謠從一個訂馬掌的釘子說起,到一個國家的滅亡,說明了事物之間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
10.[答案]B[解析]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在本題中,只有命題B是辯證論思想的。命題A是虛無主義的,命題C否認了事物發(fā)展的方向性,命題D是不成熟的命題。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