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志愿是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8年制),當初為什么報這個專業(yè)和我家的家人有關(guān),因為我爺爺因為肝炎去世,而我姐姐也曾經(jīng)一度重病。當時的時候很想能為他們做什么,而卻無能為力。所以選擇了報考中國最好的醫(yī)科大學。雖然我的數(shù)理化都接近滿分,但還是因為英語和語文考得不好最終沒有考入?yún)f(xié)和,不過那時候協(xié)和和北大是并招的,所以進了第二志愿北大心理學系。接到通知書的時候,說不出來的感覺,是快樂嗎?我一點也沒有體會到。我的學醫(yī)的夢想最終沒有實現(xiàn)。還有就是心理學到底是什么學科一點都不了解。當時也就因為有點好奇就報了。
周圍的人知道這個消息,反應就是學校不錯,就是系有點不好。到底不好在哪里?我也不是很清楚。進了北大,最大的感覺是不像進了大學,而是有點像寺廟。和我心中的大學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班主任是謝老師,剛從中科院過來,我們男生都有我們班最漂亮的就是她了。謝老師很負責,介紹一些高年級的同學給我們介紹經(jīng)驗。但說實在的,總覺得他們都有點消極,他們引以自豪的是他們的計算機水平,而不是學到的心理學知識。這也使我對心理學的知識到底是否有用產(chǎn)生了懷疑。
記得那時候有一個師兄正好要考托福和GRE,因為他是北大學生會的副主席,找他的人很多,使他很難安心準備。于是商量和我換一個宿舍。而我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這也是我最大的一個弱點。于是便同意和他換一個宿舍。于是我從一個剛適應的環(huán)境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而這些大四的師哥有1年的軍訓的經(jīng)歷,并且正好畢業(yè),大多有點憤世嫉俗的感覺。而且很少溝通。我感覺好像走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和同學時間也很少溝通了。對于大一的同學,與周圍的同學的交流很重要,有助于他們更好的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轉(zhuǎn)變。而我卻在一個關(guān)鍵的時刻,被“隔離”了。這也對我大一整整1年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開始接觸心理學書籍的時候,發(fā)現(xiàn)與我心目中的心理學相差甚遠,心理學的教科書都是那么的枯燥,看了幾頁就不想再看下去了。這讓我覺得很痛苦。萌生了轉(zhuǎn)系的念頭,因為一直比較喜歡化學,于是想轉(zhuǎn)到化學系。因為我高考的成績數(shù)理化都不錯,化學系很快就同意了,但我的一個化學系的朋友說他高中的時候也很喜歡化學,但大學的化學與高中的化學有很大的差異,他現(xiàn)在也開始有點厭倦了。他的切身體會讓我左右為難。不過最后我還是決定留在心理學系繼續(xù)學習了。
真正喜歡心理學是從大三開始的。因為那時候沒有高等數(shù)學,物理等課程,也沒有心理學那些枯燥的基礎(chǔ)課。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應用課程。四年的心理學系的課程讓我覺得最為受益的是錢銘怡老師教的心理咨詢,這門課程讓我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問題,也能幫助別人。印象比較深的課程是張智勇老師教的《心理學經(jīng)典研究》,這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自己看了英文的資料去講,張老師只是點評一下。但是這種講課的形式激起了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通過對這些經(jīng)典研究的深入的學習對心理學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但可惜的是這門課現(xiàn)在不開了。蘇彥捷老師的《比較心理學》也很有意思,通過對動物行為的學習從而對人類的行為有更好的理解,蘇老師講的很細致,并且看很多錄像資料。相反,后來上的研究生《比較心理學專題》因為是學生講的,沒有本科生時那么系統(tǒng),收獲反而不大了。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