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脫產(chǎn)學習的,不過不在全日制學校聽課,只是考前去聽一聽串講。專業(yè)課聽的是北師大的串講,公共課聽的是京海的串講。這次由于瑣事纏身,實際用在備考上面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半月多一點。
這次之所以能夠一次過八門,我個人覺得,最主要的經(jīng)驗是心態(tài)穩(wěn)定。由于時間緊,很多課程學習起來比較緊張,尤其是到了最后復習和背誦的時候。不過,我總是鼓勵自己,不要怕、要挺住。臨考前的半個月時間內(nèi)(除去考試時間實際只剩大約十天左右),我光大題就背了約500道,而且背得還不錯。其實那個時候我心里也很擔心,怕萬一記不牢或者記混淆了,不過還是硬著頭皮啃下來了?荚嚹撬奶煳颐刻熘凰2、3個小時,連夜趕工復習,為了的是在進考場之前有足夠的準備,盡量不打無把握之仗。結果第二天到了考場照樣非常清醒,而且心里反而比較放松。另外,我每次考試都是開考十分鐘以后才進場,做到最后一分鐘才交卷?荚嚨臅r候也總是不斷告誡自己:只要認真去答,就肯定有希望。
我自己覺得,自考最大的一關就是心理,不到最后一分鐘絕對不要放棄。去年我第一次參加考試,報了四門只過兩門,F(xiàn)在想想,當時也不是沒有下功夫,只是心理上比較脆弱,臨考前波動尤其大。一旦發(fā)現(xiàn)原來背過的東西忘記了,就會很急躁,覺得肯定不行了,重新去背效率也很低,甚至干脆就不想背了。如果當時能夠少想一點,大膽一點,另外那兩門課其實也是可以過掉的。第二次報了七門,結果也是由于臨考前信心有些動搖,剛巧又生病了,沒有拿出最大的拼勁去沖刺。成績下來以后,只過了五門,剩下兩門一個打了57,一個打了59,讓我至今都后悔不已。
其次,背題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速度要快。我當初給自己的規(guī)定是5分鐘一道大題、3分鐘一道小題。不要怕記得不牢*,恰恰相反,背得越快,注意力越集中,關鍵詞提煉得越好,而且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這樣下來,其實記憶效果會更好。我的法基和鄧論都沒有看書,只是抄了一下別人的串講筆記,每門都只花了1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背,結果都過了。另外,我的體會是,如果住處離考點比較遠,最好是打車過去,這樣在車里面還可以繼續(xù)溫習一些東西。不要在這個時候去省錢。考前兩個小時將所有的東西重新看一遍是非常重要的。
我這次考得最艱難的是外文選和現(xiàn)文選。到臨考前五天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文選劉勇老師編寫的復習資料內(nèi)容有點偏,而且原文引用太少,拿來答題很容易言之無物。于是我就把書上大多數(shù)文章后面的所有思考題(根據(jù)知識提示部分的內(nèi)容總結)都背了幾遍,結果光這門就背了差不多100多道大題。外文選串講的太濫,沒辦法,也是在臨考前把書上各個作品后面的所有思考題背了幾次。不過,這兩門課的作品我都是提前看過的。
再次,考試技巧也是比較重要的。這次考試時,每次拿到試卷,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后面大題的關鍵詞寫下來,因為大題內(nèi)容比較多也比較復雜,如果等做完其他題之后再來答,腦子一亂,很多原來記得很好的東西可能就想不起來了——而更糟糕的是,等下了考場又會恍然大悟。然后,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沖”選擇題——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而不去糾纏。而且,我在考場打鈴之后會推遲幾分鐘時間進教室,把重要的東西用最快的速度掃一眼。雖然只是幾分鐘時間,但是不論對于提高答題準確率還是穩(wěn)定心理,還是多少有些幫助的。畢竟,對于大多數(shù)考試而言,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是用不完的。
最后,我覺得串講很重要——考試畢竟不等于學習,但是不能完全指望它們。北師大的串講只能做參考,你還需要自己全面復習,要全*它就完了。像今年這次外文選的串講就可以不去聽,否則不但白花錢、白生氣,還會誤導自己,F(xiàn)文選劉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還可以,但是他那本冊子對于考試用處不大,最好還是結合串講的重點直接去看書,把書上的東西搞懂搞透。
馬哲的串講是在京海聽的,老師是一位名叫田醒明的北大老教授,串得很好,而且很生動。
語言學的語音部分一定要作為重點,需要提前復習,否則是很難過的。不過,岑運強老師的那本參考書的答案部分有一些錯誤,不必去深究,否則會很浪費時間的。
古代漢語復習的時候不要怕,一定要有勇氣。將四十段原文反復看,文論自己要理出頭緒來,重點部分和書上例句要多看幾遍。最后的翻譯題一定要靜下心來做,不要急于出考場。
古文選二的老師串得比較準,將所串的內(nèi)容背會就可以了。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