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學”與“用”的關(guān)系是“學”是為“用”服務(wù)的,“用”是“學”的目的和動因。如果學到的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不起來,或者根本是兩張皮,那么,學又有何意義呢?然而,在自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卻真正地感到過學與用的脫節(jié)。
首先,試題的考法與以前相比變化很大。我記得第一次報考英語語法時,題型是選擇題,類似于高中時的考法。而且整張度試卷都是一種題型,而且題量很大,分值很小。由于我參加已經(jīng)很久沒有參加這種正式大型的考試,所以時間把握得很不好,到最后差一分鐘交卷時,還有十多道題沒有做完,只得胡亂寫了幾個答案,結(jié)果普遍反映比較好過的語法,我只得了58分。認識到其中的錯誤,在準備下次的考試時,我吸取了教訓,特別注意了平時閱讀、做題的速度,并且想當然地認為既然是考語法嗎!
自然是我們頭腦里約定俗成的那種形式,在題目中體現(xiàn)出如何運用語法,出幾個選項,然后選擇出正確的答案。沒有想到這次又失算了,試題的形式完全變了(這倒是符合變化求新的方式),考法已經(jīng)由考選擇答案變?yōu)榱丝嫁D(zhuǎn)換句型。例如,把一句陳述句轉(zhuǎn)變成感嘆句,或是變?yōu)樘摂M語氣表達,或是變?yōu)闋钫Z前置。
其實,考試前已經(jīng)知道換了教材,但聽以前的老考生說,換不換教材都一樣,自己想想也對,因為畢竟語法知識是死的,只是每本書所介紹的形式不同罷了,所以用的還是調(diào)整計劃之前的語法書,F(xiàn)在回想起來失敗的原因當然還是自己,新教材后面所考的題型全在那里。其實,經(jīng)常轉(zhuǎn)變題型的想法是好的,能夠考察考生的全面能力,但是我覺得這次教材的調(diào)整增大了學習的難度,考試的題型看似較多,但是感覺在考純語法,試題偏重于記憶,不太注重與語境的關(guān)聯(lián)和在實際中運用的能力。許多考生是通過品語、閱讀、做題來掌握語法的,對這種比較生硬的直來直去的語法考法卻不習慣,盡管這種題型的答案不是很難,盡管這種題型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比如說能考察考生的寫作能力,但是還是讓考生感到許多不適應(yīng)。
如果說轉(zhuǎn)換句型的這種考法還能接受的話,那么這種考語法定義的考法就比較僵化了,去年上半年的語法考試,出現(xiàn)了不少名詞解釋的題型,例如要求解釋什么是“TEXT”,讓我感到真是有些去重從輕,不分主次。加上這次考試教材都改成了全英文,雖然在讀書的時候已經(jīng)參照課文理解了語法名詞的意義了,但是要求把語法名詞按英文復述下來,加上比較難記的單詞,難度真是很大。學習語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正確地理解句子,正確地表達意思。
即使一個人記住再多的語法定義“前置”、“倒裝”、“虛擬語氣”,但是卻無法組織好一個句子,那么得分再高又有什么意義呢?這樣的考法對我們今后的學習方向又有何暗示呢?其實,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學與用脫節(jié)的弊病,許多人在接受十幾年的教育,進入社會后又不得不從頭學另一套。對于
自學考試,我的這種感覺尤甚。每一個選擇了英語專業(yè)的考生,所抱的唯一想法無一不是切實掌握一門語言,擁有最起碼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的基本交際能力,但實際卻事與愿違?荚囉薪滩,有大綱,條條框框都嚴格規(guī)定,試題單一,考法刻板,只要你報了名,每天就要圍著教材大綱團團轉(zhuǎn),當你有一天突然驚醒,奇怪為什么這么簡單的一句話都不能脫口而出,想要學點實際能力時,回頭已晚。
因為考試絕不會有此“無用”的東西,想分點時間看看這些“閑書”,可是時間從哪里來?應(yīng)付考試已經(jīng)是海綿擠水,況且語法考試里怎會有這些?還是現(xiàn)實一點吧!這不禁讓我看到一則報道,一位已經(jīng)過了英語四級的青年去一家外企參加面試,當老板讓他用英語談一談對本企業(yè)的看法時,他卻一個字也答不上來,老板很奇怪,“你英語已經(jīng)過了四級,這應(yīng)該是很簡單的啊!”面試者沒辦法了,只好紅著臉說,“您讓我做幾道題得了……”
可見這不是光
自學考試有這樣的脫節(jié),任何不把學與用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樣,成天的死記硬背,照搬照抄,即使你拿到了四級、六級、大學、自考證書,這小小的一張紙能成為你以后的開門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