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議論文單元課文學習要點
(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寫作背景:這是鄧小平1984年6月會見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代表時的談話。
2.課文要點
(1)中心論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中心論點是從兩個方面加以闡述的:①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②中國必須執(zhí)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其中①“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又是從三個方面闡發(fā)的;a.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獨立和統(tǒng)一;b.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會產生貧富差距過大的兩極分化;c.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本世紀末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實現(xiàn)不了。
②“中國必須執(zhí)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是分兩層闡發(fā)的:先談農村,再談城市。
(3)論證方法:對比論證。
本文主要采用了對比論征方法。在論證“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時,三個方面的闡發(fā)都采用了對比論證:
a.如果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獨立和統(tǒng)一;
b.如果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會產生貧富差距過大的兩極分化;
c. 如果中國不走社會主義道路,本世紀末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實現(xiàn)不了。
以上三個方面均采用“如果……就……”句式,假設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會怎樣,這就與在面論證構成對比。
在論征“中國必須執(zhí)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時也采用了對比論證:以三十幾年的反面教訓,即閉關自守搞建設是發(fā)展不起來的,與正面論證相對比。
(4)論據(jù)類型:①假設性論據(jù),②經(jīng)驗性論據(jù)。
以上采用“如果……就……”假設句式的論據(jù)均為假設性論據(jù)。
以我們建國以來經(jīng)濟建設的成功的經(jīng)驗、失敗的教訓做論據(jù)的,為經(jīng)驗性論據(jù)。
(5)修辭手法:設問。
本文運用的最多的修辭手法是設問。其作用是①使問題明確,②觀點突出,③增強了表達的力量,④也使談話方式顯得更生動。
(二)《發(fā)揚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課文要點:
(1)文章體裁:本文是一篇社論。
(2)中心論點:江澤民同志所歸納的這64個字,全面概括了新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基本內容,言簡意賅,內涵豐富,我們要很好地領會和貫徹。(這是對江澤民同志歸納的64個字的總體評價)
(3)論證方法:完全歸納法。
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人們通常使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即不可能也不必要舉盡所有個別性事例。本文運用的是完全歸納法,即一般恰是個別事例的總和。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從八個方面對澤民同志歸納的64個字加以分解和闡釋,結論便是這八個方面的內涵與共性的全面概括,這即完全歸納法。
(4)本文特點:本文作為社論,體現(xiàn)了社論這種文體的特點:①觀點鮮明,②層次清晰,③語言準確、簡潔、明了,④較多地使用判斷句,⑤極少使用修辭手法。
(5)課文內容中的知識點:
①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內涵:
a、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b. 創(chuàng)業(yè)者應有的精神風貌——艱苦奮斗、知難而進;c.創(chuàng)業(yè)者應有的風格----謙虛謹慎、不驕不躁;d.創(chuàng)業(yè)者應有的節(jié)操----勤儉節(jié)約、清正廉潔;e.創(chuàng)業(yè)者應有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勵精圖治、無私奉獻;f.獨立自主和學習借鑒的關系----學習外國、自強不息;g.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同心同德、顧全大局。
②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理論重要性:a.包容了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b. 體現(xiàn)了工人階級政黨的黨性原則;c. 總結了幾十年來我國人民創(chuàng)業(yè)的寶貴經(jīng)驗;d.反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鮮經(jīng)驗和時代要求;e. 對新時期精神動力的最好概括。
(三)《科學的春天)
1.作家作品知識
(1)作者:郭沫若,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
(2)“五四”運動后,郭沫若與郁達夫、成仿吾等人發(fā)起組織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
(3)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蔡文姬)等。
2.作品背景:這是1978年3月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3.課文要點:
(1)中心論點:本文的中心論點可分為兩層:①時代和科學需要巨人,②科學既需要實事求是又需要異想天開的精神風格。
(2)論證方法:本文論證方法多樣,主要有①歸納法、②比較法之類比法、③演繹法等。
①歸納法:a. 從回顧中國科學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和個人經(jīng)歷中歸納出“科學的春天到來了”這一論點;b. 從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
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都變成了現(xiàn)實歸納出科學需要幻想。
②比較法之類比法:在闡述我們的時代需要巨人時,拿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與我們今天的時代相類比,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我們今天的時代同樣需要巨人而且也會產生巨人。
③演繹法:在論證科學家勇于探索過程中,運用了演繹法。哥白尼的話:“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與“我國人民歷來是勇于探索的”為大前提;“我們的科學家是人、是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小前提,(這個小前提因為顯而易而,因此省略了);結論是“我們一定要打破陳規(guī),披荊斬棘,開拓我國科學發(fā)展的道路”。
(3)論據(jù)類型:本文使用的論據(jù)既有事實論據(jù)也有理論論據(jù)。
①屬事實論據(jù)的主要有:a. 對中國科學發(fā)展歷史的回顧;b.從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都變成了現(xiàn)實;c.古人尚能“頭縣梁、椎刺骨”,孜孜不倦地學習。
②屬理論論據(jù)的主要有:a.引用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句“蚍蜉撼樹談何易”;b.引用葉劍英《八十抒懷》詩句“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出夕照明”;c.引用恩格斯的觀點: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d.引用哥白尼的觀點: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e.引用白居易《憶江南》詞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修辭手法:本文最主要的修辭手法有①比喻、②排比、③擬人等。
①采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語句有:a. “科學的春天”、“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b. “時代的巨人”;c. “這伙禍國殃民的害人蟲”;d.“你們是初升的太陽”;f.“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g.“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等。
②采用了排比修辭手法的語句有:a.“封建王朝摧殘它,北洋軍閥摧殘它,國民黨反動派摧殘它”;b.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
時間就是力量”;c. “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f. “我國人民歷來是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造,勇于革命的”等。
③采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的語句有:“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5)本文特點:本文最大的特點是;議論中關注著詩一般的激情。具體表現(xiàn)在:①“科學的春天”是詩話的命題;②歷史的回顧與個人經(jīng)
歷的敘述相結合,時時流露真情實感;③祝愿詞直面對象傾訴衷言;④張開雙臂擁抱春天的結尾,具有鼓動性、形象性。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