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東晉的玄言詩人有孫綽、許詢、桓溫、庾亮、支遁等,而以孫、許為代表。
63、陶淵明的三篇辭賦,《閑情賦》仿張衡《定情賦》、蔡邕《靜情賦》等而作!陡惺坎挥鲑x》仿董仲舒、司馬遷同題之作。其辭賦中最為出色的是《歸去來兮辭》。陶淵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元好問論陶詩云:“豪華落盡見真淳”。梁代蕭統(tǒng)曾編定《陶淵明集》八卷。
謝靈運被鐘嶸稱為“元嘉之雄”,他與顏延之并稱“顏謝”。
65、鮑照的代表作是《擬行路難》。鐘嶸稱鮑照“才秀人微”。其風格豪放俊逸,杜甫說:“俊逸鮑參軍”。
66、沈約提出了“文章當從三易”的著名論點,即“易見事”,“易識字”,“易誦讀”。
67、謝朓的創(chuàng)作主張是“好詩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他是永明體的旗幟,是齊梁詩壇的“首杰”和“冠冕”。
68、蕭綱提出“立身先須謹慎,文章且須放蕩”。 蕭綱與其弟梁元帝蕭繹和徐摛、庾肩吾等宮廷文人大煽宮體詩風,又均以寫艷體著稱,人們遂稱這種形式講究的艷體詩風為“徐庾體”。 “一洗《玉臺》之陋,頓開沈宋之風!彼傅脑娙耸顷庣H。
69、鮑照是宋代的駢文高手,其名作是《登大雷岸與妹書》。齊梁時期的駢文也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丘遲的《與陳伯之書》。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與陳伯之書》。
70、徐陵是梁陳時期著名的駢文作家,《玉臺新詠序》為其代表作。
71、宋代的辭賦作家首推鮑照,以《蕪城賦》最負盛名。
72、謝惠連和謝莊也是宋代知名的賦作家。謝惠連以《雪賦》最著名,謝莊以《月賦》最著名。
73、江淹賦今存二十八篇,而最為世人所傳誦者,是《別賦》和《恨賦》。
74、北魏末至北齊時期,北朝出現(xiàn)了幾位比較正統(tǒng)的詩文作家,其中聲名較著者有溫子昇、邢邵和魏收,號稱北地三才。
75、杜甫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薄扳仔盼恼吕细桑柙平」P意縱橫!扁仔乓浴稊M詠懷》二十七首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賦有《枯樹賦》、《竹杖賦》、《傷心賦》、《小園賦》等,均為傳誦名作,而《哀江南賦》則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賦作。庾信又是一位駢文大家,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哀江南賦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他繼往開來,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76、自齊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卻出現(xiàn)了幾部別開生面的散文名著:顏之推《顏氏家訓》、酈道元《水經(jīng)注》、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77、南朝樂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一是吳聲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長詩《西洲曲》。
78、中國古代小說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的神話和傳說。
79、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志怪小說以干寶的《搜神記》成就最高,其中較著名的有《范尋》、《淳于伯》、《東海孝婦》、《干將莫邪》、《韓憑夫婦》、《李寄斬蛇》等。其他志怪小說還有王嘉的《拾遺記》,托名曹丕的《列異傳》,張華的《博物志》等。
80、以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為主的軼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也頗盛行,今存比較完整的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它是這一時期軼事小說的代表作。它以魏晉知識分子為主要記載對象,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
81、建安以前,中國沒有文學批評的專著。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曹丕的《典論·論文》、《與吳質(zhì)書》,曹植的《與楊德祖書》,陸機的《文賦》,摯虞的《文章流別論》,葛洪的《抱樸子》等文學批評著作,其中尤以《典論·論文》和《文賦》影響最為深遠。曹丕的《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一篇文學理論批評專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他明確提出“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的觀點,還提出“文以氣為主”等觀點。
82、陸機在《文賦》中提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83、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意識的明確和作家對作品藝術(shù)性的自覺追求,“文”“筆”之說流行。劉勰以有韻無韻來區(qū)分文筆。梁元帝蕭絳指出“文”的特點應(yīng)該是“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蕭統(tǒng)延集文人編訂的《文選》中提出了“事出于沉思,義歸于翰藻”的標準。
84、《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于齊代,共五十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四大部分。
85、《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論詩的著作,所論的范圍主要是五言詩。鐘嶸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些重要問題,如詩的“滋味”問題,詩的“真美”原則,詩歌應(yīng)該將“窮情”與“寫物”結(jié)合起來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86、隋朝最著名的詩人是薛道衡,代表作《昔昔鹽》,他對初唐四杰有直接影響。隋唐之際獨樹一幟的詩人當屬王績,人稱“斗酒學士”。
87、魏征的代表作《諫太宗十思疏》,他的詠懷詩古樸蒼健,如《述懷》。上官儀的詩綺錯婉媚,時謂“上官體”。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詩進一步定型規(guī)范化。
88、“文章四友”是指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其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杜審言最擅長五律,《詩藪》稱他為初盛唐五律之冠。
8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詩》、《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楊炯《從軍行》,盧照鄰《行路難》,駱賓王《從軍行》,《在獄詠蟬》,《代李敬業(yè)討武氏檄》。
90、陳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風,確立盛唐之音的過程中,起著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確地批判了齊梁之風,為唐代文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正確方向。他在《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確批判了六朝以來“采麗競繁”,“逶迤頹靡”的不良文風,而且大力提倡漢魏與正始之音,并準確地概括出他們最主要特色:“風骨”與“興寄”。陳子昂一開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準確地抓住了文學發(fā)展史的問題,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詩經(jīng)》,甚至連屈宋、枚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實得多。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詠懷》八十二首的。和郭璞的《游仙詩》十四首,鮑照的《擬行路難》十八首,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以及后來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一起,構(gòu)成一個言志抒情的系列(除鮑照皆五言)。
與陳子昂同時或稍后的有“吳中四士”和張九齡。“吳中四士”是指賀知章、張旭、包融和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壓倒全唐”之稱。
91、盛唐詩歌最重要的有兩派,一是山水田園詩派,二是邊塞詩派。前者重要的作家有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丘為等,后者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崔顥、李欣、王翰等。
92、蘇軾稱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漢江臨泛》、《鹿柴》、《辛夷塢》、《觀獵》、《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93、孟浩然作品主要有《歸故園作》、《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春曉》等。
94、高適邊塞詩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觸及到深層次的社會內(nèi)容,現(xiàn)實意義比岑參詩更強烈。代表作有《燕歌行》、《封丘縣》、《別董大》等。王昌齡后人稱“七絕圣手”,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王之渙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雀樓》等。王翰也有《涼州詞》。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從軍行》。崔顥代表作有《黃鶴樓》、《贈王威古》。
95、浪漫主義是李白詩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點。清新自然是李白詩的重要風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除律詩稍欠外(五律好),各體皆工。從四言的《詩經(jīng)》體,到屈賦的“騷體”,到漢魏六朝盛行的樂府體、五七言古體、歌行體,再到初唐以來流行的絕句體、律體,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樂府體、七言歌行體和絕句體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對前代詩人還有廣泛師法。他盛贊“蓬萊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謝宣城”,杜甫更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稱贊他的詩風。
96、杜甫詩達到了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最高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具體表現(xiàn)有二:一是關(guān)切祖國命運,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時代。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難,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杜甫的詩又被稱為“年譜”和“圖經(jīng)”。
97、杜詩眾體皆備,且眾體皆佳。他寫樂府絕不沿用舊題,而是“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他自制了許多新題樂府,如《兵車行》、《麗人行》等?梢哉f律詩的成熟、興盛,以至登峰造極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杜甫善于錘煉句意,“語不驚人死不休”。
98、中唐詩歌大約有以下幾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結(jié)、顧況,與他同時的元稹、張籍、王建等詩人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響較大,故爾后人習慣稱他們?yōu)椤霸自娕伞薄_@一派以淺近通俗為主要特色,尤以善寫新樂府著稱。二是以韓愈、孟郊為代表,還可以包括賈島、姚合、劉*、盧仝、馬異,以至著名詩人李賀,史稱“韓孟詩派”。這一派以險怪奇特為主要特色,其詩排奡瘦硬,以至艱澀峻刻。三是以韋應(yīng)物、劉長卿為主的大歷詩人和柳宗元。這派詩人以清麗淡遠為主要特色。韋應(yīng)物與柳宗元并稱“韋柳”。
99、劉長卿以五言詩享譽當時,自詡“五言長城”,韋應(yīng)物也擅長五言,二人合稱五言雙璧。盧文弨認為劉長卿的詩在“子美之后,定當推為巨擘”。
100、大歷詩風以清麗空靈、省凈纖巧為主要特色。
101、孟郊不但生活艱苦,作詩也特別艱難,有如“詩囚”,他尚古拙,求奇險,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為意,在奇險古奧中爭勝負,在苦澀滯重中見新意。前人評孟郊賈島二人詩有“郊寒島瘦”之稱,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艱苦與作詩之艱苦疊加出的效果。韓愈評曰:“橫空盤硬語”。
102、賈島也以苦吟著稱,詩風清奇僻苦、瘦硬幽新,作詩刻意于琢磨鍛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也是他的缺點,劣者有句無篇,使詩風流于枯槁寒酸。
103、李賀也是一個著名的苦吟詩人。他的詩堪稱“騷之苗裔”,被后人稱為“長吉體”。
104、李益的邊塞詩寫得最多最好,且各體皆工,尤以七絕擅場。
105、劉禹錫的詩以豪邁為主要特色,后人稱之為“詩豪”。
106、《詩經(jīng)》中的“風”詩,早就具備了樂府詩的特色。至漢代,樂府詩正式問世。至建安魏晉時期,樂府詩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得到了繼承。北朝樂府較好的繼承漢制。唐代產(chǎn)生了新樂府,首創(chuàng)者即是詩圣杜甫,他“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用舊題寫樂府始于李白。李賀也用舊題寫樂府。)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運動”是在繼承杜甫的新題樂府的基礎(chǔ)上,正式提出“新樂府”的概念,并將它發(fā)展成一場有理論指導,有明確宗旨的大規(guī)模的運動。對新樂府作出貢獻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結(jié)、顧況等人,與白居易同時的主要有李紳、元稹、張籍、王建等人。
107、元結(jié)的新樂府有《系樂府十二首》。
108、顧況的代表作是《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
109、白居易對“新樂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首先,白居易認為,文藝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的產(chǎn)物,優(yōu)秀的文藝都應(yīng)是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社會認識價值。其次,他認為文學不僅具有反映社會的價值,而且也具有能動地改造社會、干預政治、直接影響人的思想意識的巨大功能。他特別提倡周朝的采詩制度,認為這是“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最好手段。最后,他也論及到文學的特性、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guān)系。他認為文學應(yīng)以情感人,以美感人,“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110、白居易在編定自己的詩集時,將詩分為四類:諷喻、閑適、感傷、雜律。諷諭詩都可以算是新樂府詩。其中《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是代表作。
111、白居易的感傷詩中的兩首長篇抒情敘事詩是《長恨歌》和《琵琶行》。
112、張籍、王建以創(chuàng)作新題樂府著稱,合稱為“張王樂府”。 李紳是最早明確地以《新題樂府》為題寫新樂府詩的。
113、元稹的樂府詩有《田家詞》、《織婦詞》。抒情詩佳作有《遣悲懷三首》,著名的懷古長詩《連昌宮詞》可與《長恨歌》并提。
114、張籍的樂府詩有《野老歌》。王建的樂府詩有《水夫謠》。
115、“古文”作為一種文體的概念,是由中唐的韓愈首先提出的!耙晕臑樵姟笔琼n詩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奇崛險拗是韓詩的另一主要特色。
116、柳宗元散文成就最高,大體可分為論說、寓言、游記、傳記、騷賦五類。柳宗元開創(chuàng)了具有獨立意義的山水游記,被后人視為游記之祖。柳宗元被貶官到永州所寫的八篇山水游記,被后人稱為“永州八記”。包括:《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始得西山宴游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柳宗元的詩的總體風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蘇軾稱柳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薄鞍l(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
117、中唐其他古文家還有李翱、皇甫湜、劉禹錫、權(quán)德輿、裴度等。
118、杜牧的詩,形成了豪爽俊逸、清麗明快的風格特色。他的散文在晚唐也卓然自成一家,《阿房宮賦》是一篇傳世佳作。
119李商隱是中晚唐之際成就最高的詩人。李商隱今存詩六百余首,眾體皆備,而尤以七言近體成就為最高。李商隱又師承極廣:屈原、阮籍、杜甫、韓愈、李賀、六朝詩、民歌。李商隱詩秾麗而時帶沉郁,搖曳而不失厚重,形成“深情綿邈”、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詩歌之外,他是晚唐最有成就的駢文作家。
120、《二十四詩品》是司空圖的論詩專著。
121、陸龜蒙與皮日休齊名,世稱“皮陸”。陸龜蒙的小品文頗有成就,均收入其自編的《笠澤叢書》中。
122、羅隱著有《讒書》五卷。
123、唐傳奇分為愛情婚姻題材,包括沈既濟《任氏傳》、李朝威《柳毅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文人仕途題材,包括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歷史題材,包括陳鴻《長恨歌傳》和《東城老父傳》;豪俠行義之作,包括杜光庭《虬髯客傳》、袁郊《紅線傳》、裴铏《聶隱娘》和《昆侖奴》、薛調(diào)《無雙傳》;神仙怪異題材,包括牛僧孺《郭元振》、李復言《李衛(wèi)公靖》、裴铏《韋自東》。
125、唐代的通俗文學主要包括文人的通俗詩歌和民間的各種通俗文學作品,如變文、俗賦、話本、詞文及民間歌謠等。
126、詞,作為一種文體,有其特定的含義,即依照燕樂樂曲所定的樂段樂句和音節(jié)聲調(diào)而填寫的歌詞。
127、詩詞關(guān)系密切,但同工異曲。詞有各種不同的曲調(diào),每個曲調(diào)都有一個名稱,謂之詞牌,如《菩薩蠻》、《蘇幕遮》、《憶江南》、《念奴嬌》等。每首詞,可以無題目,但絕不可無詞牌。詞是依曲填寫的,所以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樂譜,這就決定了每個詞牌的句數(shù),每句的音節(jié),也就決定了詞本身的句數(shù)、字數(shù)、用韻的位置及平仄關(guān)系,也就是說,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謂“調(diào)有定格,字有定聲”。詞是供演唱用的,一支樂曲演奏一遍叫一闕,所以一段歌詞也叫一闕,或稱一片。一般的樂曲演唱時要重復一遍,所以詞一般也就分為上下兩闕。只有一段歌詞的詞稱單調(diào),當然后世也有一首詞有三闕或四闕的。詞又根據(jù)篇幅的大小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長調(diào)又稱慢詞。
128、中唐以后,韋應(yīng)物、戴叔倫、張志和、王建、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競相試作,文人填詞風氣漸開。
129、溫庭筠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詞名家的人,代表作有《菩薩蠻》、《夢江南》、《更漏子》。溫庭筠使詞真正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開創(chuàng)了真正的文人詞的傳統(tǒng)。
130、韋莊詞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韋莊也是晚唐詩壇上一位重要的詩人,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也因此詩而獲“秦婦吟秀才”之雅號。
131、南唐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馮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
132、李璟的代表作是《攤破浣溪沙》。李煜的代表作有《望江南》、《浪淘沙》、《虞美人》、《烏夜啼》等。李煜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把文人詞創(chuàng)作推進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二、名詞解釋:
1、賦、比、興:《詩經(jīng)》在藝術(shù)上對后代文學影響最大的是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賦是《詩經(jīng)》中運用最多的表現(xiàn)手法。賦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对娊(jīng)》中使用賦法較多的是“雅”、“頌”,而“國風”里也不乏用賦法寫出的優(yōu)秀篇章,例如:《靜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風華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婦間愛情的變化。興即起頭、開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詠的對象和所抒發(fā)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關(guān)雎》用“雎鳩”的鳴叫起興,引出詩人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2、《春秋》:本是先秦時期各國史書的通稱,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春秋》是一部魯國的編年史,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記事極為簡略,在記事中體現(xiàn)出鮮明的思想傾向!洞呵铩芬砸蛔譃榘H的寫法和微婉含蓄的風格,對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響。
3、《國語》:是一部按國別記載的史書,它的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一般認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記言為主,故稱《國語》。書中既尊禮,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4、《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獨立的編年體史書,成書約在戰(zhàn)國初年!蹲髠鳌返挠浭缕鹩隰旊[公元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此外,還附錄了魯?shù)抗哪曛潦哪觏n、魏、趙三家滅智氏的史實。
5、《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后期,劉向校理群書,得三十三篇,按國別分為十二國策,定其名為《戰(zhàn)國策》。書中主要記載了當時謀臣策士的言行。
6、《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此書約成于戰(zhàn)國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學編纂而成的。傳至漢代,出現(xiàn)了魯《論語》、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三種不同的本子。今天我們見到的《論語》是在魯《論語》的基礎(chǔ)上,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而形成的,共包括《學而》、《為政》等二十篇。
7、浩然之氣: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孟子非常重視道德修養(yǎng),他還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通過“義”的積累而養(yǎng)成,它“至大至剛”,“充塞于天地之間”,表現(xiàn)為崇高的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狀態(tài)。P. 99-100
8、楚辭:“楚辭”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屈原等人創(chuàng)造的詩歌,是當時產(chǎn)生的一種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詩體。西漢末年,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辭”才被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楚辭”又成為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P.
9、《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卑喙獭峨x騷贊序》又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彼浴半x騷”就是遭受憂愁。
10、《九歌》:是屈原在楚國民間祭神樂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祭歌,總共包括《東皇太一》、《東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等十一篇作品。詩中借助人與神,或神與神的愛情故事展開抒情,間接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見法:《史記》特別注意人物形象的統(tǒng)一性,為了既不傷害這種統(tǒng)一性,又能忠于史實,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的篇章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互見法”。
12、樂府:樂府本來是個音樂機關(guān)的名稱。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樂府就是樂府機關(guān)采集的民間歌謠。思想上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婦行》、《東門行》。其二,反映戰(zhàn)爭徭役給勞動人民造成的災(zāi)難,如《戰(zhàn)城南》、《十五從軍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戀愛方面的問題,如《白頭吟》、《孔雀東南飛》。其四,反映社會動亂給文人造成的憂懼漂泊之痛,如《枯魚過河泣》、《西門行》。
13、《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昭明文選》,是蕭統(tǒng)為編選這部詩文集而收集東漢末年的五言詩時,所收集到的一些內(nèi)容風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題目的無名氏作家的作品。蕭統(tǒng)把它們編在一起,起名《古詩十九首》。作者們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們或直抒胸臆,或借題發(fā)揮,抒發(fā)的大都是些個人的利害得失,懷才不遇,以及窮愁潦倒的各種憂憤之情。
14、建安風骨:建安文學以曹魏集團為中心,主要成就在詩歌。建安詩人直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地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的苦難,展示了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抒發(fā)了作家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壯志和積極進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情緒。這些作品意境宏大,筆調(diào)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詩歌的獨特風格稱為“建安風骨”。
15、左思風力:左思《詠史》八首無論是抒寫志向懷抱、憤懣反抗,還是寫自己的遺世高蹈、大徹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氣勢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筆調(diào)挺拔,辭采壯麗,形成獨有的豪壯風格,與以潘、陸為代表的繁縟雕飾之風迥異,表現(xiàn)了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不但對詠史詩的題材有極大的開拓,而且他這種“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證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斷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獨創(chuàng)表達方式,對后世詠史詩的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詩歌的風骨,被譽為“左思風力”。
16、《蘭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陰之蘭亭,各賦詩詠懷。羲之為序,記敘燕集之盛況,名《蘭亭集序》,最為傳誦。
17、新體詩:齊武帝永明年間,聲律說有了突破性發(fā)展。周颙借鑒轉(zhuǎn)讀佛經(jīng)之聲,對漢語語音的天然聲調(diào)進行規(guī)范,總結(jié)出平、上、去、入四種聲調(diào),同時,沈約等人根據(jù)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聲、韻、調(diào)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種必須避免的聲病。至此,以“四聲”“八病”為核心的聲律說基本確立。詩人們把聲律說自覺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面目一新的新體詩,世呼為“永明體”。代表作家是謝朓、沈約、王融。
18、宮體詩:“宮體”之名,始于梁簡文帝蕭綱。宮體詩以描繪女性的體態(tài)、生活為重要內(nèi)容,風格雕飾綺艷。宮體詩代表人物,梁代有蕭綱、蕭繹、徐摛和徐陵父子,陳代有陳后主及其“狎客”江總、孔范等人。
19、駢文:也稱駢偶、儷文、四六等,是一種通篇對偶或以對偶句為主構(gòu)成的文章。這種以偶句為主的規(guī)范化、格律化的文體與自由抒寫的散文相對立而存在,表現(xiàn)出形式、情調(diào)和風格上的明顯不同。
20、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躍于7世紀下半期文壇上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學主張,以至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許多共同傾向,故合稱初唐四杰。四杰中當以王勃、駱賓王成就最高。他們身上也體現(xiàn)著沿襲與變革六朝文風的兩種傾向,但與宮廷詩人不同的是,他們力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與成就顯然更強更大。
21、大歷十才子:指大歷年間的十位詩人。其出處最初見于姚合《極玄集》所載。其中成就較高者當推錢起、盧綸、戴叔倫。這些大歷詩人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比較貧乏。
22、《尚書》:
23、楚歌體:
24、王官采詩:
25、百家爭鳴:
26、散體大賦:
27、騷體賦:
28、行卷:
29、氣盛言宜:
30、永州八記:
(二)宋——近代部分
一、知識要點
1、宋初詩壇最早流行應(yīng)答酬唱、淺切易曉的“白樂天體”,代表人物有徐鉉、李昉等。
2、晚唐體尊崇的對象實際是賈島、姚合。代表作家是林逋。
3、林逋,稱梅妻鶴子,有《林和靖詩集》!渡綀@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4、宋初最早提倡儒學復古和文體復古的代表人物是柳開,有《柳河東集》。
5、王禹偁是宋初創(chuàng)作實績最為豐厚的詩人。“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子美是前身”(樂天:白居易,子美:杜甫)。
6、范仲淹是“慶歷新政”的主導人物。
7、石介在主講太學期間,片面強調(diào)文體復古,鼓勵了古文中險怪奇澀的“太學體”的形成。
8、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有《歐陽文忠公集》。
9、梅堯臣、蘇舜欽與歐陽修共同倡導詩文革新。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11、王安石寫有不少詠史詩,也以議論見長。著名的《明妃曲》二首,借歌詠王昭君和親之事,隱約表達了封建臣子明知“君恩”不可恃、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此的復雜感情。
12、明初,采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家之文,編為《八先生文集》。茅坤又取此八家編成《唐宋八大家文鈔》,影響很大,“唐宋八大家”之說遂定型。
13、前人比較二蘇文章,認為“大蘇文一瀉千里,小蘇文一波三折”(大蘇:蘇軾,小蘇:蘇轍)
14、晏殊,詞集名《珠玉詞》。其詞作是一種極端貴族化的審美趣味。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說“昨夜西風凋碧樹”三句似“詩人之憂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的“第一境”。
15、歐陽修,《六一詞》和《醉翁琴趣外編》。他的《六一詩話》是最早的詩話。
16、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詞集《小山詞》
17、柳永《樂章集》中的慢詞已超過二分之一。李清照稱他“變舊聲作新聲”。
18、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認為作文應(yīng)當“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19、蘇軾有意創(chuàng)作雄壯豪放、自成一家的新詞。被陳師道用作貶語的“以詩為詞”,確實是構(gòu)成蘇軾新詞風的重要條件。
20、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包c鐵成金”。有《豫章黃先生文集》。
21、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
22、陳師道作詩以苦吟著稱,黃庭堅稱他為“閉門覓句陳無已”。
23、呂本中編列了一張《江西宗派圖》,列黃庭堅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稱杜甫為江西詩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
24、張耒,字文潛,號柯山,文集《宛丘集》
25、晁補之,字無咎,《晁氏琴趣外篇》
26、秦觀,字太虛,改字少游,有《淮海集》和《淮海詞》。其政論文“雄篇大筆”,但詞卻是“專主情致”,是婉約詞家的最杰出代表。
27、賀鑄,字方回,詞集名《東山詞》。他能在眾多婉約詞家中自成一格,其特點是詞采富麗,著色濃艷,有“妖冶”之風。
28、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詞集名《片玉集》。周詞在藝術(shù)上吸取了《花間》的富艷精工,晏、歐的清麗雅致,柳永的鋪陳渲染,以及秦觀的情致纏綿,而形成了自己縝密典麗的詞風。周詞所謂“集大成”,僅是就對傳統(tǒng)婉約詞風的總結(jié)而言。
29、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詞集《漱玉集》。堅持詞“別是一家”。
30、陳與義,有《簡齋集》
31、朱敦儒,字希真,詞集《樵歌》
32、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有《誠齋集》。他年輕時學詩從江西詩派入。
33、范成大,號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詩集》和《石湖詞》。作品將記述農(nóng)事活動,反映農(nóng)民疾苦和描寫田園生活逸趣這幾種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融合在一起,成為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六十首,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