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原文)威王大說,置酒后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zhí)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香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炊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圆豢蓸O,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蹦肆T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賓。宗室至酒,髡嘗在側(cè)。
〔翻譯〕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后宮設置酒肴,召見淳于髡,賜他酒喝。問他說:“先生能夠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蓖跽f:“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淳于髡說:“大王當面賞酒給我,執(zhí)法官站在旁邊,御史站在背后,我心驚膽戰(zhàn),低頭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我卷起袖子,躬著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時賞我殘酒,屢次舉杯敬酒應酬,喝不到兩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間交游,好久不曾見面,忽然間相見了,高興地講述以往情事,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鄉(xiāng)里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一類的游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處罰,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huán),背后有丟掉的發(fā)簪,在這種時候,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過兩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殘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雜在一起,杯盤雜亂不堪,堂屋里的□燭已經(jīng)熄滅,主人單留住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綾羅短襖的衣襟已經(jīng)解開,略略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里最為高興,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fā)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這番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淳于髡以此來婉轉(zhuǎn)地勸說齊威王。威王說:“好!庇谑,威王就停止了徹夜歡飲之事,并任用淳于髡為接待諸侯賓客的賓禮官。齊王宗室設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22、(原文)楊王孫者,孝武時人也。學黃老之術(shù)。家業(yè)千金,厚自奉,養(yǎng)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郄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則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吊脫其囊,以身親土!捌渥佑粡,重廢父命;欲從之,心又不忍。乃往見王孫友人祁侯。
〔翻譯〕
楊王孫是武帝時期的人。學習黃(帝)、老(子)“無為而治”的理論主張。家中產(chǎn)業(yè)上千,生活上供養(yǎng)自己非常豐厚,保養(yǎng)身體無所不至。等到生病臨終時,先給兒子留下遺言,說:“我打算臝體埋葬,來返回我的本質(zhì),一定不要改變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個布袋盛我的身體,葬到離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體下葬后,從腳下扯下那布袋,使身體貼近土地。”他的兒子想默不依從,但父命難違;想按照父親的意思辦,又不忍心,就去見楊王孫的友人祁侯。
23、(原文)王孫報曰:“蓋聞古之圣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臝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蚰私袢杖攵魅瞻l(fā),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聲,乃合道情。夫飾外以華眾,厚葬以隔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尸塊然獨處,豈有知哉?裹以幣帛,隔以棺槨,支體絡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為枯臘,千載之后,棺槨朽腐,乃得歸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堯之葬也,窾木為櫝,葛藟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損財于亡謂。今費財厚葬,留歸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謂重惑。於戲!吾不為也! 祁侯曰:“善!彼炫I葬。
〔翻譯〕
楊王孫回信說:“聽說古代的圣王,因為人情不忍心自白看著他們的親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禮儀制度,F(xiàn)在卻超過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禮,所以我準備臝體埋葬,以此矯正世俗的厚葬風氣。厚葬實在無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卻爭著相互比高,費盡錢財,使財幣都爛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來,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兩樣?況且所謂死,就是生命終了時的變化,事物的歸宿。回歸的能夠得其所,變化的能夠順其變,這樣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進入一種玄遠的境界,無形無聲,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裝飾外表來向眾人夸耀,用厚葬來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歸的不能得其所歸,變化的不能順其變。這是使事物失去他們各自的歸宿呀。況且我聽說:人的精神是天賦予的,形骸是地賦予的。精神離開形骸,各歸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說的就是‘歸’。死者的尸體安然自得獨自呆在那里,難道會有知覺嗎 ?用繒帛包裹尸體,裝進棺槨與土地隔絕,肢體捆束,口含玉石,尸體不能腐化,漸漸郁結(jié)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槨腐朽,才得以返還大地,讓尸體化為烏有,回歸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長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從前帝堯安葬時,摳木為棺,用藤蔓當繩索捆綁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沒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發(fā)臭氣。所以說圣王容易奉養(yǎng),死了容易安葬。不在無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沒道理的地方花錢財。如果浪費錢財實施厚葬,阻留死者歸真返本,不能歸返無聲無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著的人什么也得不到,這叫做雙重的糊涂。嗚呼!我決不這樣做!逼詈钫f:“說得好!”于是(按楊王孫的遺愿)臝葬。
24、(原文)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zhì)。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jīng)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翻譯〕
元和年間,曾將他和一道被貶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為刺史,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說:“這里難道就不值得實施政教嗎?”于是按照當?shù)氐娘L俗,制定了勸諭和禁止的政令,贏得了柳州民眾的順從和信賴。此地人借錢時習慣用子女作為人質(zhì)相抵押,如不能按約期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錢相等時,子女就要淪為債主的奴婢。子厚為借錢的人想盡辦法,讓他們?nèi)寄馨炎优H回去。其中特別貧窮實在無力贖取的,就讓債主記下人質(zhì)當傭工所應得到的酬勞,等到酬勞和所借錢數(shù)相當時,便要債主歸還人質(zhì)。觀察使把這個辦法下達到其他的州,剛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歸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飛湘江以南考進士的人,都以子厚為老師。那些經(jīng)過子厚親自指點而撰寫文詞的人,從他們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25、(原文)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nóng)征,戒其族:“過岐,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謝曰:“處賤,無以拒也!碧驹唬骸叭唤K不以在吾第。”以如司農(nóng)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翻譯〕
到太尉自涇原節(jié)度使被征召為司農(nóng)卿之時,告誡他的家屬說:“經(jīng)過岐州時,朱泚可能贈送財物,切不要接受!贝竭^歧州之時,朱泚(果然)執(zhí)意要贈送大綾三百匹。太尉女婿韋晤堅決回絕,可是辭不掉。到了京城,太尉大發(fā)脾氣說:“(你們)到底不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說:“(我)地位卑賤,沒有辦法拒絕。”太尉說:“可是無論如何不能(將這些東西)放在我家里!本桶汛缶c送到司農(nóng)卿官府的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謀反,太尉被殺,官吏(將把這件事)告訴了朱泚,朱泚叫人(將大綾)取下來一看,(只見那上面)原來封條上的標記連動都沒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