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唐詩歌
簡單運用:中唐詩歌與元、白詩派。
從貞元中期到元和年間的中唐詩歌,是繼盛唐開元、天寶之后的第二個詩歌創(chuàng)作高峰。詩到元和體變新,有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元、白詩派,寫作新樂府,作詩尚實、尚俗和務盡。同時有以韓愈、孟郊為首的韓、孟詩派,不平則鳴,作詩尚怪奇、重主觀,直接影響到李賀等人,開創(chuàng)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天地。
第一節(jié) 白居易、元稹等人
1.識記: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字樂天,五六歲時便學作詩。自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2.識記;白居易的基本思想。
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干的,在前期更多地反映了“兼濟天下”的積極用世思想,后期奉行中庸主義的處世哲學,對待儒釋道三教持調和平衡、兼包并容的立場,具體說來,是以儒家思想為世用,以老子思想來謀身,以莊禪思想來娛樂,形成“知足長樂”的人生哲學。
理解:白居易的詩歌理論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把文學當作救濟社會、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詩歌能“補察時政”和“泄導人情”。認為文學應當側重于寫實,著誠去偽,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3.識記:白居易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的不同特點。
諷喻詩的特點:反映國事民生,可發(fā)揮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興傳統(tǒng)。閑適詩的特點:多寫個人閑居獨處時的生活感悟,詩風淺近平淡。感傷詩的特點: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動于內而形諸詠嘆者。
理解:白居易《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還有雜律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賣炭翁》充分暴露出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這是白居易的諷諭詩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長恨歌》是一篇寫風情的作品,應從較廣闊的時代意義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長恨”主題所蘊含的悲劇意蘊,即把李、楊的悲劇分別看作愛情悲劇、政治悲劇和時代悲劇,從而使愛情主題、政治諷刺主題和時代感傷主題,各有所依存和附麗,構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三重變奏的統(tǒng)一整體。
《琵琶行》主題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弊顬槿怂Q道的是對天涯歌女彈奏琵琶音樂的美妙,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寫。
4.識記:元稹的生平。
元稹,字微之,行九,世稱元九,與白居易是生死不渝的好友,有《元氏長慶集》。
5.識記:元稹對諷諭詩的推動作用。
以杜甫作榜樣,大膽借用古題或另擬新題來創(chuàng)作新體樂府詩,在詩里談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專門諷刺執(zhí)政,代民伸冤。
理解:元稹的悼亡詩與愛情詩,《舞腰》詩,《行宮》詩及《離思五首》(其四)。
真正能代表元稹創(chuàng)作特色的是輕淺的艷情詩和寫生離死別的悼亡詩。愛情詩能在平易坦蕩中呈現出麗絕華美,悼亡詩語言樸素真切,寄寓著人生至情。如《舞腰》、《行宮》、《離思五首》(其四)。
綜合運用:元鎮(zhèn)和白居易詩的異同。
相同:
一、文學主張相同,都主張詩歌要反映社會、政治、民生,推動了諷喻詩的創(chuàng)作。如白居易的《輕肥》《賣炭翁》;元稹《上陽白發(fā)人》,都充分暴露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
二、部分詩歌的題材、內容相近。如諷喻詩、艷情詩。
三、藝術上都寫實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樂府借用古題,不似白居易那樣堅決徹底,旗幟鮮明。
二、元稹詩歌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動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諷喻詩,但成就最高的是感傷詩,以《長恨歌》和《琵琵行》最為有名。元稹創(chuàng)作成就表現在艷情詩和寫生離死別的悼亡詩,如《物腰》《行宮》《離思》《譴悲懷》。在元、白的唱酬詩中,元稹所呈露出來的詩人性格和感受要更親切實在一些。
6.識記:元和體元、白在元和年間所寫的“次韻相酬”,窮極聲韻的長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間感嘆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們兩人的艷情詩在內,統(tǒng)稱為“元和體”。
7.識記:張籍、王建與中唐新樂府。
在中唐新樂府詩方面,張、王的創(chuàng)作成就和影響僅次于元、白,是中唐著名詩人。
理解:張籍的樂府詩,《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野老歌》。
張籍以樂府詩著名,題材較為廣泛,以寫農民生活為題材的價值最高。如《野老歌》將農夫的貧困與商賈的富庶作對比,表現農民的不滿,只如實寫出,不強加議論!豆(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是拒絕強藩李師道之聘的比興之作,卻可以當情詩來讀。獨特處在于對復雜的女性情愛心理的揭示,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時”,使節(jié)婦動人多多。
理解:王建的樂府詩,宮詞與《望夫石》、《宮詞》(其二十九、其八十一、其八十八)。
王建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樂府詩成就最高,以宮詞的影響較大。其樂府詩的特色題材廣泛,愛憎強烈,以近于白話的筆調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往往喜愛以奇特而鮮明的形象,強烈地表現主題。如《望夫石》。王建以描寫宮女生活的《宮詞一百首》聞名于世,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作宮詞的詩人,這些詩帶有七絕連章組詩的性質,也因此獲得宮詞之“祖”的聲譽。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