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杜甫
第一節(jié)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識記: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后人稱為杜工部。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34歲前在讀書和漫游中度過。后來困居長安十年,窮困潦倒。安史之亂后,流離失所,一身病痛。
理解:杜甫詩《望岳》(岱宗夫如何)、《春望》和《登岳陽樓》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情感。
《望岳》具有昂揚的情調和自信,心胸開闊,氣魄雄偉,不亞于李白。
《春望》國恨家愁,使詩人的頭發(fā)都白了。
《登岳陽樓》杜甫此時已一身病痛,自身難保,可他惦念的卻是京師關山北面的邊防吃緊,為國家的安危流淚。
簡單運用:杜甫的思想主流為儒家,兼及道教、佛教的影響,雖具有佛、道思想,但只是暫時的,儒教才是影響他一生的主導思想來源。
杜甫身上有較濃厚的儒家“忠君”思想,對社稷和人民的最終關切,是他“忠君”的核心內容。杜甫的思想受儒家影響較大,但他與道教、佛教中人也多有來往,未限于一宗一派。作為“詩圣”,杜甫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的“社會良知”。杜甫不僅做了動蕩時代苦難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貼近現(xiàn)實有血有淚的動地歌吟,呈露出仁者襟懷,由此形成的杜詩風格的大、重、拙,是傳統(tǒng)儒家人文精神的最高詩意所在。
第二節(jié) 杜詩的“詩史”性質及寫實手法
識記:杜甫對新題樂府的創(chuàng)立。
創(chuàng)立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樂府。其樂府古體詩,將“歌”與“行”在表現(xiàn)職能上分開來,效法漢魏古樂府取題的用意,以“行”詩寫時事,自立新題,另外獨創(chuàng)格調。
理解:杜甫以時事入詩及其樂府詩《兵車行》。
杜甫的樂府詩,以“行”詩寫時事。如《兵車行》直接針砭時弊。在寫法上,先摹寫送別慘狀,是紀事,再寫征夫的訴苦,是紀言,采用的是一種客觀的紀實描寫。敘述者的立場完全站在人民一邊,雖不敢申恨,實則無一語不飽含怨恨。
簡單運用:杜甫詩歌的寫實手法及其多方面的表現(xiàn),杜詩寫實的特點。
以時事入詩,直面社會現(xiàn)實,確實是杜詩很突出的特點,在他創(chuàng)作的新題樂府和古體詩中體現(xiàn)得尤為充分。
寫實手法的表現(xiàn)和特點有:一、杜甫創(chuàng)立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樂府。二、杜甫以時事入詩卻含有淚水和深情,具有令人為之神動心搖的感染力。三、藉記事以抒情,將記事和敘事兩種形式結合起來,從而使得杜詩具有“詩史”的性質。四、以敘事寫法寫顛沛流離的社會生活,
細微而真實;用紀行方式寫山川風物,精確而傳神。有尖銳細密的觀察力,用驚人的寫實手法表現(xiàn)所目睹的一切。
第三節(jié) 杜詩的沉郁頓挫和律體成就
1.識記:杜甫的創(chuàng)作風格沉郁頓挫。
簡單運用:杜詩的時代特征,杜詩的老成。
、俣旁姷膽n憤深廣的時代特征。
杜詩反映的是一種時代加在無辜者身上的悲劇,籠罩著憂郁悲涼的氣氛。
、诙旁姷臐摎鈨绒D和波瀾老成。
杜甫進入中年后生活困苦,可他極有骨氣,郁積心頭的悲慨涌至口邊又強咽下去,心中的情感的回環(huán)往復,流露于筆端的是潛氣內轉的起伏頓挫,給人以波瀾老成之感。
理解:杜詩《登樓》、《秋興八首》(其一、其四、其七、其八)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登樓》依然是“萬方多難”,依然是花傷人心,“沉郁”也就是必然了。
《秋興八首》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一、這組詩是杜甫思念長安之作,共八首,但如一首。所表達的意思在第一首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已概括了。
二、這組詩一次又一次的憶長安、傷淪落,反反復復,欲吞還吐,沉郁回環(huán),沉郁悲慨,極盡頓挫之致。
三、這組詩有如多重樂章組成的大型抒情曲,以家國的興衰為主題,以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憂念長安的悲愴心情為基調。從不同角度共同表現(xiàn)基調的凝重感情,互相支撐,構成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不僅使整個抒情曲錯綜、豐富,而且有開有闔,有抑揚頓挫,更突出地表現(xiàn)了基調的主題。
簡單運用:杜甫五律《春夜喜雨》、七律《登高》、七絕《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其七)及杜甫的律詩成就。
杜甫把律詩的題材范圍擴大到幾乎與古體詩同樣廣闊的程度,藝術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對五律的把握非常純熟,韻律精細,詩境渾成多變。如《春夜喜雨》是杜詩五律的代表作,格律嚴格,對仗工整,渾融流轉、情韻優(yōu)美,無絲毫用力的痕跡。
二、杜甫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其七律創(chuàng)作超過前人總和,并自創(chuàng)“連章體”七律組詩及“拗體”七律。
1.七律至杜,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如《登高》是杜詩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八句皆對而一氣貫注,悲愴而不消沉,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氣盤旋、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被后人評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2.手法巧妙,格律運用已致化境。如七律聯(lián)章組詩《秋興八首》,于藝術上已達登峰造極之境。
3.就律體的變格創(chuàng)為拗體。能律則律,當拗則拗。
三、拗體在七絕中出現(xiàn)較多,入蜀后的絕句多為描寫當?shù)仫L景和風俗人情的組詩。如《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其七)聲調不那么悠揚,但章法、句法多變,刻畫細致,能曲折達意,且受民歌影響,更多的雜有當時流行的口語。
四、杜甫的高明之處在于能夠嚴守格律而多變化。他的絕句多連章體和拗體,聲調拗峭、筆墨質實,且多著議論。他的律體的長處是,讓詩的形式之律動與詩人的內在生命之律動同步合拍,由此煥發(fā)出詩美來。
綜合運用:杜詩沉郁頓挫的特點。
沉郁頓挫是杜甫早年對自己創(chuàng)作風格的一種描述,主要表示自己學力深厚,寫作技巧嫻熟。后來,當他經(jīng)歷了干戈離亂、艱難困苦,創(chuàng)作日趨成熟后,“沉郁頓挫”才具有憂憤深廣、潛氣內轉而波瀾老成的含義?烧嬲鳛槎旁娝囆g風格的定評。
一、憂憤深廣的時代特征:杜甫詩歌,特別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種時代加在無辜者身上的悲劇,籠罩著悲涼的氣氛。如《登樓》,詩風沉郁。這種沉郁風格是時代心理在杜詩中的反映。
二、潛氣內轉和波瀾老成: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氣勃勃的詩人變得沉郁了。但他是一個極有骨氣的人,郁積心頭的悲慨涌至口邊時,往往又一口氣強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回環(huán)往復,流露在筆端的是潛氣內轉的起伏頓挫,給人以波瀾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興八首》,一次一次的憶長安、感盛衰和傷淪落,沉郁回環(huán),悲慨深沉,極頓挫之致。
第四節(jié) 杜詩的集大成和對后世的影響
1.識記:杜詩集大成。
簡單運用:杜詩集大成所表現(xiàn)的三個主要方面。
1)虛心學習前人經(jīng)驗,不薄今人愛古人;
2)作詩兼?zhèn)浔婓w,風格多樣化;
3)功力深厚,能自鑄偉辭,語不驚人死不休。
2.識記:杜甫“不薄今人愛古人”。
3.識記:杜甫詩歌兼?zhèn)浔婓w。
4.識記: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
綜合運用:杜詩集大成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特征。
一、虛心學習前人經(jīng)驗,不薄今人愛古人。杜詩的敘事和寫實,受到《詩經(jīng)》的雅詩和漢樂府的影響,其愛國憂民、堅持正義的精神,又是對屈原《離騷》的繼承。在五言古詩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淵明等人的影響,又向齊梁優(yōu)秀詩人學習。他主張力崇古調,兼取新聲,能兼取眾人之長。
二、作詩兼?zhèn)浔婓w、風格多樣化。擅長各種詩體,并能推陳出新。最拿手的七言律變體猶多。杜詩除了沉郁頓挫的主導風格,還有蕭散自然、平淡簡易和含蓄委婉等諸多變化。
三、功力深厚,自鑄偉辭。廣泛學習借鑒前人的基礎上自鑄偉辭。杜詩的句法變化和練字的精當,相當驚人。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