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理論
紐曼健康系統(tǒng)模式內容
紐曼健康系統(tǒng)模式是一個綜合的、以開放系統(tǒng)為基礎的護理概念性框架。模式重點敘述了三部分內容:
(一)人
紐曼認為,人是與環(huán)境持續(xù)互動的開放系統(tǒng),稱為服務對象系統(tǒng)。
1.核心部分 為基本結構,是機體的能量源。它由生物體共有的生存基本因素組成,如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基因類型、反應類型、自我結構、認知能力、體內各亞系統(tǒng)的優(yōu)勢與劣勢等。基本結構和能量源受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與發(fā)展這5方面功能狀態(tài)及其相互作用的影響和制約。當能量源儲存大于需求時,個體保持機體的穩(wěn)定與平衡。
2.彈性防線 為最外層虛線圈。位于機體正常防線之外,充當機體的緩沖器和濾過器,常常處于波動之中,可在短期內急速變化。一般來說,彈性防線距正常防線越遠,彈性防線越寬,其緩沖、保護作用越強。彈性防線受個體生長發(fā)育、身心狀況、認知技能、社會文化、精神信仰等影響。失眠、營養(yǎng)不足、生活不規(guī)律、身心壓力過大等都可削弱其防御效能。因此,彈性防線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壓力源入侵,緩沖、保護正常防線。
3.正常防線 為彈性防線內層的實線圈,位于彈性防線和抵抗線之間。機體的正常防線是人在其生命歷程中建立起來的健康狀態(tài)或穩(wěn)定狀態(tài),它是個體在生長發(fā)育及與環(huán)境互動過程中對環(huán)境中壓力源不斷調整、應對和適應的結果。因此,正常防線的強弱與個體在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發(fā)展、精神等方面對環(huán)境中壓力源的適應與調節(jié)程度有關。與彈性防線相似,正常防線也可伸可縮,只是變化速度慢得多。當健康水平增高時,正常防線擴展;反之,則正常防線萎縮。若壓力源侵犯到正常防線,個體可表現出穩(wěn)定性降低和疾病。
4.抵抗線為 緊貼基本結構外層的一系列虛線圈。由支持基本結構和正常防線的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因素組成,如白細胞、免疫功能以及其他生理機制。其主要功能是保護基本結構。當壓力源入侵到正常防線時,抵抗線被無意識地激活,若抵抗線功能能有效發(fā)揮,它可促使個體恢復到正常防線的較強水平。若抵抗線功能失效,可導致個體能量耗竭,甚至死亡。
三條防御線中,彈性防線保護正常防線,抵抗線保護基本結構。當個體遇到壓力源時,彈性防線被首先激活,若彈性防線抵抗無效,正常防線遭到侵犯,人體發(fā)生反應、出現癥狀,此時,抵抗線被激活,若抵抗有效,個體又恢復到通常的康強狀態(tài)。
(二)壓力源
1.個體內的壓力源 指來自于個體內與內環(huán)境有關的壓力。如憤怒、悲傷、自我形象改變、自尊紊亂、疼痛、失眠等。
2.人際間的壓力源 指來自于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的壓力,如夫妻關系,上下級關系,護患關系緊張,父母與子女間的角色期望沖突等。
3.個體外的壓力源 是指發(fā)生于體外、距離比人際間壓力更遠的壓力,如經濟狀況欠佳、環(huán)境陌生等。
(三)反應
紐曼進一步提出:
壓力反應不僅局限在生理方面,這種反應是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與發(fā)展多方面的綜合反應。
反應的結果可以是負性的,也可以是正性的。
紐曼健康系統(tǒng)模式與護理實踐的關系
1.護理診斷 首先護士需要對個體的基本結構、各防線的特征以及個體內、個體外、人際間存在和潛在的壓力源進行評估。然后再收集并分析個體對壓力源的反應及其相互作用資料。最后就其中偏離強健的方面作出診斷并排出優(yōu)先順序。
2.護理目標 護士以保存能量,恢復、維持和促進個體穩(wěn)定性為護理原則,與病人及家屬一起,共同制訂護理目標及為達到這些目標所采取的干預措施,并設計預期護理結果。紐曼強調應用一級、二級、三級預防原則來規(guī)劃和組織護理活動。
3.護理結果 是護士對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并驗證干預有效性的過程。評價內容包括個體內、外及人際間壓力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壓力源本質及優(yōu)先順序是否改變,機體防御功能是否有所增強,壓力反應癥狀是否得以緩解等。
奧倫自我護理結構
自我護理是個體為維持自身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所著手并采取的一系列活動。自理是人類的本能,即從事自我照顧的能力。
個人的自我照顧能力和方法是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學會的,受個體的年齡、生活經歷、社會文化背景、健康及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護理所關心的是個體的自我照顧能力在特定時期是否能滿足其自我照顧需要即自理需要。自理需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普遍性的自理需要:也稱日常生活需要,它是個體為了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
包括6個方面:
攝入足夠的空氣、水分及食物;
維持良好的排泄功能;
保持活動與休息的平衡;
滿足社會交往的需要;
避免有害因素對機體的刺激;
促進人的整體功能與發(fā)展的需要。
2.發(fā)展性的自理需要
在生命發(fā)展過程中各階段特定的自理需要以及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新的需求。
如孕期、兒童期、青春期、圍絕經期的自理需要;
失去至親時的調整;
對新工作的適應等。
3.健康偏離性自理需要
指個體發(fā)生疾病、遭受創(chuàng)傷及特殊病理變化,或在診斷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需要。
個體的普遍性自理需要、發(fā)展性自理需要及健康偏離性自理需要共同構成了在特定時期個體總的自理需要。
因此,奧倫自我護理理論結構旨在說明什么是自我護理。
奧倫護理系統(tǒng)結構
奧倫指出護士應根據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的不同而采取三種不同的護理系統(tǒng)。
1.全補償系統(tǒng) 在此系統(tǒng)里,病人沒有能力自理,需要護士進行全面幫助,以滿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
適用于昏迷病人,意識清醒但無法行動者,如:高位截癱,意識不清有一定行動能力者,如重型顱腦損傷恢復期或智能低下者。
2.部分補償系統(tǒng) 護士和病人共同承擔病人的自理活動,在滿足自理需要方面都能起主要作用。
適用于手術后病人,盡管他能滿足大部分自理需要,但需護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幫助,如協(xié)助如廁,
幫助更換敷料等。
3.支持-教育系統(tǒng) 病人有能力執(zhí)行或學習一些必需的自理方法,但必須在護士的幫助下完成。幫助的方法有支持,指導,提供促進發(fā)展的環(huán)境或教育病人提高自理能力。
奧倫自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的關系
1.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護士可通過收集資料,確定病人存在哪些方面的自理缺陷以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自理缺陷,來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從而決定病人是否需要護理幫助。
2.設計恰當的護理系統(tǒng):根據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護理能力,在全補償系統(tǒng)、部分補償系統(tǒng)和支持一教育系統(tǒng)中選擇一個恰當的護理系統(tǒng),并結合病人治療性自理需求的內容,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以達到恢復和促進健康、增進自理能力的目的。
3.實施護理措施:根據護理計劃提供恰當的護理措施,協(xié)調和幫助病人恢復和提高自理能力。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