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執(zhí)業(yè)護士《實踐能力》考點解析匯總
隨著心臟節(jié)律性的收縮和舒張,動脈管壁相應地出現(xiàn)擴張和回縮,這種搏動稱為脈搏。
(一) 脈搏的評估
1. 正常脈搏的觀察① 脈率: 即每分鐘脈搏的次數(shù)。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脈率為60~100次/分。② 脈律: 脈律是指脈搏的節(jié)律性。正常脈搏的節(jié)律均勻、規(guī)則,間隔時間相等。③ 脈搏的強弱: 正常情況下脈搏強弱一致。脈搏的強弱取決于心排血量、動脈的充盈程度、動脈管壁的彈性和脈壓大小。④ 動脈管壁的彈性: 正常的動脈管壁光滑、柔軟,有一定的彈性。
2. 生理變化脈搏可隨年齡、性別、情緒、運動等因素而變化,一般同齡女性比男性稍快。幼兒比成人快,老人稍慢,運動、情緒變化時可暫時增快,休息、睡眠時較慢。
(二) 異常脈搏
1. 脈率異常① 速脈: 成人在安靜狀態(tài)下脈率超過100次/分,稱為速脈。常見于發(fā)熱、甲狀腺功能亢進、休克、大出血前期的病人。一般體溫每升高1℃,成人脈率增加約10次/分,兒童增加約15次/分。② 緩脈: 在安靜狀態(tài)下,成人脈率低于60 次/分,稱為緩脈。常見于顱內壓增高、房室傳導阻滯、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病人。
2. 節(jié)律異常脈搏出現(xiàn)節(jié)律不均勻、不規(guī)則,間隔時間不等的變化。① 間歇脈: 在一系列正常均勻的脈搏中,出現(xiàn)一次提前而較弱的搏動,其后有一較正常延長的間歇(即代償性間歇),亦稱過早搏動或期前收縮。間歇脈多見于各種心臟病或洋地黃中毒的病人,少數(shù)健康人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體位改變時也可出現(xiàn)。② 二聯(lián)律、三聯(lián)律: 每隔一個正常搏動出現(xiàn)一次過早搏動,稱二聯(lián)律。每隔兩個正常脈搏后出現(xiàn)一次期前收縮,稱三聯(lián)律。常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心肌病、心肌梗死等。③ 脈搏短絀: 也稱為“絀脈”。是指在同一單位時間內,脈率少于心率。表現(xiàn)為脈搏細速、極不規(guī)則,聽診心律完全不規(guī)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常見于心房顫動的病人。
3. 脈搏強弱的異常① 洪脈: 當心輸出量增加,動脈充盈度和脈壓較大時,脈搏強大有力,稱洪脈。見于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② 絲脈: 又稱細脈。當心排血量減少,動脈充盈度降低,脈搏細弱無力,捫之如細絲,稱絲脈。常見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等病人。③ 交替脈: 是指脈搏強弱交替出現(xiàn)而節(jié)律正常的脈搏。主要由于心室收縮強弱交替而引起。是心肌損害的表現(xiàn)之一,可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病人。④ 水沖脈: 是指脈搏驟起驟落,急促而有力。主要由于心輸出量大,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使脈壓增大所致。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人。⑤ 奇脈: 在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稱為奇脈。主要與吸氣時左心室的搏出量減少有關。是心包填塞的重要體征之一,常見于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
4. 動脈管壁彈性的異常動脈硬化時,管壁變硬,失去彈性,且呈紆曲狀或條索狀,觸診如同按在琴弦上。常見于動脈硬化病人。
5. 脈搏異常病人的護理① 觀察病人脈搏的頻率、節(jié)律、強弱及動脈管壁的彈性,以及其他相關癥狀。② 遵醫(yī)囑給藥,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作好用藥指導。③ 作好心理護理,消除顧慮。④ 協(xié)助進行各項檢查,如心電圖等。
(三) 脈搏測量的方法
1. 部位常用的是橈動脈,其次有顳淺動脈、頸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脛后動脈、股動脈等。
2. 方法觸診法,以橈動脈為例。① 診脈前,應穩(wěn)定病人情緒。② 病人取坐位或臥位,手臂舒適,手腕伸展。③ 護士將示指、中指、無名指并攏,指端輕按于橈動脈處,按壓的力量大小以能清楚觸到搏動為宜。④ 正常脈搏計數(shù)半分鐘,并將所測得數(shù)值乘2,即為脈率。如脈搏異;蛭V夭∪说葢獪y1分鐘。若脈搏細弱而觸不清時,應用聽診器聽心率1分鐘代替觸診。⑤ 記錄結果。⑥ 脈搏短絀的測量,發(fā)現(xiàn)脈搏短絀的病人,應由兩位護士同時測量,一人聽心率,另一人測脈率,由聽心率者發(fā)出“起”、“!笨诹,兩人同時開始,測1分鐘。記錄方法: 心率/脈率。
3. 注意事項① 診脈前,如有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應休息20~30分鐘后再測。② 不可用拇指診脈。③ 偏癱病人測脈搏,應選擇健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