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衛(wèi)生資格《初級藥士》考試復習筆記匯總
近曲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機制
近曲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當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時,可引起近曲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導致腎排鈉水量減少。
其機制有兩種解釋:①利鈉激素分泌減少;②腎內物理因素的作用。后者是指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filtration fraction, FF)的增加。濾過分數(shù)=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漿流量。正常約有20%的腎血流量由腎小球渡過。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腎病綜合征等使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從而引起腎血流量減少時,往往由于出球小動脈的收縮比入球小動脈的收縮更為明顯,因而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也就不如腎血流量下降為明顯,流入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血漿蛋白的濃度也就相對增高,而管周毛細血管的流體靜壓則下降,這兩個因素都促進近曲小管對鈉水的重吸收。
鈉水潴留
細胞外液量增多是因鈉水攝入超過排出以致滯留。鈉水能自由彌散或濾過毛細血管壁,故當鈉水滯留引起血管內液增多時,必然引起血管外的細胞外液增多。增多的組織間液不能及時移走,積聚到一定程度就出現(xiàn)水腫。若事先已有組織間液積聚,則鈉水滯留會加重水腫的發(fā)展。鈉水滯留的基本機制是球-管失平衡而導致腎排鈉和排水的減少。
正常人能攝入比較大量的鈉[例如每天0.34mol(20g)食鹽]而不致發(fā)生鈉滯留和水腫。但若排鈉功能不足,則通常攝鈉量就足以造成鈉水滯留。平常由腎小管濾過的鈉水總量中,只有0.5-1%左右被排出,而有99-99.5%被腎小管重吸收,其中約60-70%由近曲小管重吸收,這里鈉的重吸收屬主動過程即需能轉運;鈉水在遠曲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則主要受刺激所控制。
這些調節(jié)因素保證了球-管平衡。如果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不伴有相應的重吸收減少,腎排鈉水就要減少;如果腎小球濾過量正常,而腎小管重吸收增多,腎排鈉水量也會減少;如果腎小管球濾過率下降而腎小管重吸收增多,則腎排鈉水就更加減少。這三種情況都可以引起球-管失平衡,導致鈉水滯留和細胞外液量增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