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根據(jù)陰部瘙癢的情況,帶下的量、色、質(zhì)、氣味以及全身癥狀進(jìn)行辨證。陰部干澀、灼熱,或皮膚變白、增厚或萎縮,甚則皸裂,夜間癢甚者為肝腎陰虛;陰癢伴帶下量多,色黃如膿,稠粘臭穢,多為肝經(jīng)濕熱;陰部瘙癢,如蟲行狀,甚則奇癢難忍,灼熱疼痛,伴有帶下量多,色黃如泡沫狀,或如豆渣狀,臭穢,多為濕蟲滋生。治療著重調(diào)理肝、腎、脾的功能,同時(shí)要注意“治外必本諸內(nèi)”的原則,采用內(nèi)服與外治、整體與局部相結(jié)合進(jìn)行施治。
一、肝腎陰虛型
主要證候:陰部干澀,奇癢難忍,或陰部皮膚變白,增厚或萎縮,皸裂破潰,五心煩熱,頭暈?zāi)垦#瑫r(shí)有烘熱汗出,腰酸腿軟,舌紅,苔少,脈弦細(xì)而數(shù)。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精血兩虧,血燥生風(fēng),風(fēng)動(dòng)則癢;陰戶為肝腎之分野,故陰戶干澀,奇癢難忍;風(fēng)盛則腫,故陰膚增厚;陰部肌膚失養(yǎng),則皮膚變白、萎縮、皸裂、破潰;陰虛內(nèi)熱,故五心煩熱;肝陽偏亢則烘熱汗出;腎虛則腰酸腿軟。舌紅,苔少,脈弦細(xì)而數(shù),為肝腎陰虛之征。
治療法則:調(diào)補(bǔ)肝腎,滋陰降火。
方藥舉例:知柏地黃丸加制首烏、白鮮皮。
二、肝經(jīng)濕熱型
主要證候:陰部瘙癢灼痛,帶下量多,色黃如膿,稠粘臭穢,頭暈?zāi)垦,口苦咽干,心煩不寧,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
證候分析:肝經(jīng)濕熱下注,損傷任帶,故使帶下量多,色黃如膿,稠粘臭穢;濕熱浸漬,則陰部瘙癢,甚則灼痛;濕熱熏蒸,則頭暈?zāi)垦,口苦咽?熱擾心神,則心煩不寧;濕熱傷津,則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為肝經(jīng)濕熱之征。
治療法則:瀉肝清熱,除濕止癢。
方藥舉例:龍膽瀉肝湯。
三、濕蟲滋生型
主要證候:陰部瘙癢,如蟲行狀,甚則奇癢難忍,灼熱疼痛,帶下量多,色黃呈泡沫狀,或色白如豆渣狀,臭穢,心煩少寐,胸悶呃逆,口苦咽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濕熱與病蟲互相滋生,其蟲作祟,則陰部瘙癢,如蟲行狀,甚則奇癢難忍,灼熱疼痛;濕熱下注,穢液下流,則帶下量多,色黃呈泡沫狀,或色白如豆渣狀,臭穢;濕熱與瘙癢共擾心神,則心煩少寐;濕熱內(nèi)蘊(yùn),則胸悶呃逆;濕熱熏蒸,則口苦咽干;濕熱傷津,則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濕熱病蟲互相滋生之征。
治療法則:清熱利濕,解毒殺蟲。
方藥舉例:萆蘚滲濕湯加白頭翁、苦參、防風(fēng)。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