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衛(wèi)生資格《婦產(chǎn)科主治醫(yī)師》精選知識點匯總
新生兒臍帶異常的原因
1、臍炎: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后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yī)院檢查。若有發(fā)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癥,需緊急求醫(yī),絕不能耽誤。
2、臍肉芽腫:臍帶脫落后臍根部的創(chuàng)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組織。直徑0.2—0.5厘米,表面濕潤,有少量粘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需由醫(yī)生用硝酸銀燒灼或搔刮局部或電灼,一般均可以治療;若無效則應手術切除。
3、臍茸:臍帶脫落后,其創(chuàng)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粘膜樣新生兒臍帶異常的原因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這種臍茸與肉芽腫不同,它是腸粘膜組織,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物。其治療方法與肉芽腫相同。
4、臍瘺:臍帶脫落后,臍正中有粘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nèi)容物流出并帶有臭味,周圍皮膚常發(fā)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5、臍疝: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哭時增大,安靜時恢復,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環(huán)的邊緣。此為臍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攏,腹壓增高時,腹膜、腸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臍疝在1歲以后有的自愈,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大的臍疝需2—4歲后手術治療。
6、臍濕疹:因過敏素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表現(xiàn)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鋅油等。
新生兒期健康標準
1、新生兒降生后先啼哭數(shù)聲,后開始用肺呼吸。頭兩周每分鐘呼吸40-50次。
2、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3、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屬于未成熟兒。
4、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喂奶后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nèi)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周內(nèi)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醫(yī)學教育網(wǎng)|則為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攝氏度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重會降低到36攝氏度以下。
7、多數(shù)新生兒出生后第2-3天皮膚輕微發(fā)黃,若在出生后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tài)。
8、新生兒出生后有覓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9、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