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周血細胞檢驗的注意事項
1.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的采集,可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和靜脈采血法。DETA-K2抗凝劑對血細胞形態(tài)影響很小,因此適用于血細胞計數,特別是血小板計數。血細胞分析儀使用標本一般要求為靜脈抗凝血,為了避免淤血和濃縮,壓脈帶壓迫時間不可過長,最好不超過半分鐘。因為毛細血管標本,受末梢血循環(huán)狀態(tài)、采血技術的影響,有時血液易形成小凝塊,堵塞機器造成實驗結果偏差。
2.血細胞分析儀計數
血液標本在室溫中必須6h內上機檢測,上機前一定要將血液標本顛倒混勻至少8次,如需制備血涂片,應在采血后3h內涂制。無論多先進的血液分析儀,只能當作一種過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目視法顯微鏡鏡檢,因為儀器還不能準確區(qū)分幼稚細胞、異常淋巴細胞、有核紅細胞等。因此,當出現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明顯升高或降低,白細胞分類出現異常結果,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異常,均應用顯微鏡涂片復查。
3.血涂片的制備
血涂片既可由非抗凝的靜脈血和毛細血管血制備,也可由DETA-K2抗凝血制備,EDTA-K2抗凝血中,鈣離子被螯合后,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推片時血小板均勻平均,顯微鏡下易于對血小板進行觀察評價,但有時可觀察到因EDTA-K2引起的紅細胞皺縮及白細胞叢集現象,因此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備涂片,這樣可減少因抗凝劑所致的人工假象。涂片的好壞與血滴大小、推片與載片之間角度有關;血膜分布不均,主要是推片邊緣不齊,用力不均或載玻片不清潔所致,將制成的血膜在空氣中揮動,使迅速干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4.血涂片的染色
瑞氏-姬姆薩混合染色,兩種染色法各有其優(yōu)缺點,故在細胞學檢查中常將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細胞的胞質、顆粒、核等染色均較滿意;染色環(huán)境的pH對著色影響很大,應維持在pH值6.4~6.8,因此必須使用緩沖液;未干透血膜不能立即染色,否則染色時易脫落。
5.血涂片的鏡檢
選擇血涂片的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部分,在油鏡下按一定方式有規(guī)律地移動視野,一般計數100個~200個白細胞,同時注意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形態(tài)的改變和分布,有無血液寄生蟲、有核紅細胞、幼稚或原始細胞、異淋細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