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百部
【出處】《中藥材手冊(cè)》
【別名】千錘打(《四川中藥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
【來(lái)源】為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塊根。春、秋兩季挖取,除去苗莖,洗凈泥沙,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根簇生,粗壯,肉質(zhì),先端膨大,呈紡錘形。莖直立,高30~60厘米,綠色,圓柱形,中空,下部分枝多,上部節(jié)間較短;葉狀枝2~6枚簇生,扁平,鐮刀狀,先端漸尖。中脈明顯,綠色有光澤,長(zhǎng)6~8毫米,寬約1毫米。葉退化為鱗葉狀,極小,膜質(zhì);s性,單生或成對(duì)生于葉腋;花梗細(xì)弱,長(zhǎng)10~15毫米,中部有一關(guān)節(jié);花小,鐘狀,花被裂片6;雄蕊6,著生于花被基部;雌蕊1,子房3室。漿果,圓球形,直徑5~7毫米,熟時(shí)黑色。
【生境分布】生長(zhǎng)于陰濕和土壤肥厚的地方,常見于山麓林下草叢中。分布云南、四川、西藏、陜西、甘肅、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產(chǎn)四川、云南。
【性狀】多為叢生的根條,頭部有蘆稈及較短的干枯殘莖。每條塊根呈紡錘形,兩端尖,長(zhǎng)約3~7厘米,粗約0.7~1.2厘米。外表皺縮,呈灰棕色或棕褐色;干燥后多呈空殼狀。堅(jiān)脆,易折斷,內(nèi)心空虛少肉質(zhì),未充分干燥者,內(nèi)心有粘性白色的肉質(zhì)。氣微酸,味帶麻。以根條均勻,內(nèi)心較飽滿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羊齒天門冬根含粘液質(zhì)達(dá)60%.粘液質(zhì)經(jīng)緩和水解可分成粘多糖和多糖兩部分,前者由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1:1)組成,后者由果糖、葡萄糖、甘露糖(2:8:9)組成。
【炮制】以水潤(rùn)軟,切片,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甘苦,無(wú)毒。”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①《峨帽藥植》:“治虛弱咳嗽。”
、凇端拇ㄖ兴幹尽罚骸皾(rùn)肺燥,殺蟲虱。治肺勞久咳,療骨蒸潮熱,涂疥癬!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備注】同屬植物小莖葉天門冬的塊根亦供藥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