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專業(yè)知識二》復習筆記匯總
川芎茶調散【方劑名】川芎茶調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兩(各60g),細辛一兩(30g),防風去蘆一兩半(45g),薄荷不見火八兩(240g)。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食后清茶調下。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疏風止痛。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fā)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為風邪外襲,阻遏清陽所致。風邪外襲,上犯頭目,故頭痛目眩,由于風性數變,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巔頂作痛,或牽引眉棱骨痛,若頭痛作止無時,稱為頭風。風邪束表,衛(wèi)陽不宣,邪正抗爭,則惡寒發(fā)熱,肺氣不利,則鼻塞,舌苔薄白,脈浮為風邪外襲之征。治宜散風邪,止頭痛。因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風止痛,為治各經頭痛的要藥,尤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兩側或巔頂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君藥。薄荷、荊芥辛散輕揚,疏風止痛,清利頭目,且薄荷用量獨重,以其辛涼之性,制其諸風藥之溫燥,為臣藥。羌活、白芷、細辛、防風疏風散邪治頭痛。其中羌活鎮(zhèn)痛力強,善治太陽經頭痛(后頭痛牽連項部),白芷善通竅止痛,治陽明經頭痛(前額及眉棱骨痛),細辛散寒止痛,長于治少陰經頭痛(頭痛連齒),并宣通鼻竅,防風疏風解表,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風藥之燥性,服時用清茶調服,取其苦涼輕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過,共為使藥。諸藥合用,疏風藥眾,止痛效宏,又引經用藥,諸經頭痛均治。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風邪頭痛的常用方,以頭痛,鼻塞,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頭痛,屬風邪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藥物較多,故凡久病氣虛、血虛,或肝腎不足,陽氣亢盛之頭痛,則非本方所宜。
【附】菊花茶調散(《醫(yī)方集解》):即川芎茶調散原方加菊花一錢(3g)僵蠶三分(lg)共為細末,每服二錢(6g)。食后清茶調服。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主治:風熱上攻,頭暈目眩及偏正頭痛。
本方在川芎茶調散的基礎上,加菊花、僵蠶以散風熱,故對偏正頭痛及眩暈而偏于風熱者較為適宜。
本方的服法是飯后用清茶調服。其因:一是本方藥多為風藥,辛溫升散,清茶苦涼,能清上降下,既能清利頭目,又制風藥過于溫燥與升散,使升有降。二是本方藥物大部分含有揮發(fā)成分,入煎劑時,易失去有效成分,使藥效降低,故用清茶調服,以保護揮發(fā)性成分不致丟失,F臨床將此方多制成袋泡茶劑,以保護揮發(fā)性成分不致丟失,且浸出率高、簡便易行,故中藥袋泡茶劑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
【方歌】川芎茶調用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相關推薦:
2018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考試重點總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