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ZhúYī
【別名】金竹衣(《景岳全書》)。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金竹稈內(nèi)的衣膜。
【原形態(tài)】金竹(《竹譜詳錄》),又名:黃金竹、黃竹、黃皮竹、黃竿(坪井《竹類圖譜》),黃苦竹。
稈高5~10米,主稈及枝條呈金黃色。稈環(huán)較籜環(huán)微突起。主稈節(jié)間之背部常有縱長綠線1~2條;籜鞘黃色,并有綠色縱紋及少數(shù)淡棕色斑點(diǎn),無毛;籜耳及鞘口無縫毛,或僅有退化之籜耳;籜舌長約2.5毫米,無毛,邊緣微有不規(guī)則的缺刻,稍呈流蘇狀;籜葉細(xì)長,帶狀,長約4.5厘米,寬5毫米,除最下1枚稈籜外,所有各籜葉均有小橫脈而呈方格狀,在中脈地位常有1淡綠色之縱紋。枝條每節(jié)2枚,小枝端生葉2~3枚;葉耳有白色剛毛;葉舌甚突起;葉柄長約3毫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5~12.5厘米,寬8~1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微圓,上面綠色,無毛,下面色較淡,微粗糙,沿中脈以及向其基部密生微毛或甚粗糙,邊緣之一側(cè)有小鋸齒。筍期4~5月。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分布長江流域以南。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治喉啞勞嗽。
【附方】治一切勞瘵痰嗽、聲啞不出難治者:金竹衣一錢,金竹茹彈子大一丸,麥冬二錢,甘草、橘紅各五分,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杏仁七粒(去皮、尖,研)。上藥,水一盅半,加竹葉十四片,煎七分,入金竹瀝一杯,和勻服。(《景岳全書》竹衣麥門冬湯)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