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考點精選匯總
疼痛的性質特點及臨床意義
(1)脹痛:指疼痛兼有脹感或脹甚于痛。常表現(xiàn)為部位不固定,因情緒波動而加劇,噯氣、矢氣而減輕,是氣滯作痛的特點。如胸脅、脘腹脹痛,多是氣滯為患。但頭目脹痛,則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所致。
(2)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癥狀。多因濕邪困阻氣機所致。由于濕性重濁黏滯,故有沉重而痛的感覺。重痛常見于頭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3)剌痛:指疼痛如針刺或刀割,常表現(xiàn)為部位比較固定,夜間尤甚,是瘀血致痛的特點。如胸脅、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滯,血行不暢所致。
(4)絞痛:指痛勢劇烈,如刀絞割的癥狀。多因有形實邪阻閉氣機,或寒邪凝滯氣機所致。如心脈痹阻所引起的“真心痛”,結石阻滯膽管所引起的上腹痛,寒邪犯胃所引起的胃脘痛等,皆具有絞痛的特點。
(5)灼痛:指疼痛有灼熱感而喜涼的癥狀;鹦案Z絡所致者,為實證;陰虛火旺所致者,為虛證。
(6)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癥狀。常見于腰脊、脘腹、四肢節(jié)等處。寒邪阻滯經絡所致者,為實證;陽氣虧虛,臟腑經脈失于溫煦所致者,為虛證。
(7)隱痛:指疼痛不劇烈,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的癥狀。多因陽氣精血虧虛,臟腑經脈失養(yǎng)所致。常見于頭、胸、脘、腹等部位。
(8)掣痛:指抽掣牽引作痛,由一處連及它處的癥狀。也稱引痛、徹痛。多因筋脈失養(yǎng),或筋脈阻滯不通所致。
除此之外,一般而言,新病疼痛,痛勢劇烈,持續(xù)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屬實證;久病疼痛,痛勢較輕,時痛時止,或痛而喜按,多屬虛證。
表證辨汗、自汗、盜汗、絕汗、戰(zhàn)汗的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1、表證辨汗
表證是病位在肌表,了解表證有汗與無汗,往往可以分辨感受外邪的性質和正氣的盛衰。
表證無汗,多屬外感寒邪,如傷寒表實證之類,寒主收斂,使腠理致密,汗孔閉塞所致。
2、自汗
指醒時經常汗出不止,活動后加重的癥狀。常兼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或畏寒肢冷等癥狀,多見于氣虛證和陽虛證。因氣虛衛(wèi)陽不固,玄府不密,津液外泄而汗出,動則耗傷陽氣,故活動后汗出尤甚。
3、盜汗
指睡時汗出,醒則汗止的癥狀。常兼見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狀,多見于陰虛證。
因陰虛陽亢,虛熱內生,入睡則衛(wèi)陽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內熱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衛(wèi)陽由里出表,內熱減輕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出止。若氣明兩虛者,常自汗、盜汗并見。
4、絕汗
指在病情危重的情況下,出現(xiàn)大汗不止的癥狀。常是亡明或亡陽的表現(xiàn),屬危重證候,故其汗出謂之絕汗,又稱為脫汗。若病勢危重,冷汗淋漓如水,面色蒼白,肢冷脈微者,屬亡陽之汗,為陽氣亡脫,津隨氣泄之危象。若病勢危重,汗熱而黏如油,煩躁口渴,脈細數(shù)或疾者,屬亡陰之汗,為枯竭之陰津外泄之危象。
5、戰(zhàn)汗
指患者先惡寒戰(zhàn)栗而后汗出的癥狀。因邪盛正衰,邪伏不去,一旦正氣來復,正邪劇爭,就可出現(xiàn)戰(zhàn)汗。常見于外感熱病或傷寒邪正劇烈斗爭的階段,是疾病發(fā)展的轉折點。若汗出熱退,脈靜身涼,提示邪去正復,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熱不退,煩躁不安,脈來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惡化。
相關推薦:
【免費領取】2019年執(zhí)業(yè)藥師海量備考資料
2019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綜合知識》復習筆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