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引導免疫系統(tǒng)攻擊病毒時,人體內會變紅、發(fā)熱;疫苗中雜質也會引發(fā)副作用。
揭秘
在人類與傳染病奮戰(zhàn)的數百年里,疫苗是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防身武器:與其等到被感染之后治療,不如提前建筑堅固圍墻,將病毒隔離于人體之外。
長了眼睛的病毒子彈———靶位。 這種對應關系,同樣可以形容病毒和受體。
甲流病毒也不例外,它的表面長滿疙瘩,張牙舞爪,而這些疙瘩就是它所攜帶的子彈。進入人體呼吸道之后,它們會分散開來,各自尋找合適的靶位———人體各個細胞表面的小孔,即蛋白受體。
每一個疙瘩似乎都有一雙眼睛,能準確分辨出各自的受體,鉆進小孔,與細胞結合。
“這好比鑰匙和鑰匙孔的關系。”中國疾控中心張國民博士說。
而病毒身上的某些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則會誘發(fā)人體產生免疫反應,被人體免疫攻擊。 這些物質又稱為抗原。
我們的身體對待抗原似乎從不留情:任何抗原進入身體后,免疫機體都會對其攻擊,隨后留下記憶,我們稱之為,身體產生了抗體。
這樣免疫系統(tǒng)可以狙擊下次相同疾病的襲擊。
所以,為得到抗體,我們必須先生病,比如高熱、寒戰(zhàn)、頭疼乏力,這是免疫系統(tǒng)在攻擊病毒。然后才能擁有抗體。疫苗改變這一定律。
病毒碎片構成疫苗
疫苗是能產生自動免疫、預防疫病的生物制劑,它就像個召喚者,能動員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對疾病產生應答。
“把病毒的疙瘩裂解成大小不同的片段,歸類處理,找出最適合的一部分,比如甲流病毒中的H1和N1,因為它們能引起免疫系統(tǒng)攻擊!睆埐┦空f。
所以即使H1是極小的碎片,被注射到人體之中,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還是會把它辨識為病毒,同樣產生抗體。
但同時也是由于僅僅是“病毒的一個小碎片”,而且已經被滅活和裂解,H1根本不具有活性和繁殖的能力,所以也無法讓人類的身體感染病毒。
相關推薦:2009年10月全國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成績查詢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