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考試吧 > 2021中考 > 復(fù)習(xí)指導(dǎo) > 中考語文 > 綜合輔導(dǎo) > 正文

2010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文言文——文言虛詞

  之
  1.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用作助詞: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ǘ┙Y(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ㄈ┙Y(jié)構(gòu)助詞。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ㄋ模┮艄(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
  例:頃之,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記憶順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間可譯“的”;
  用作動詞“去、往、到”,用作助詞可不譯。


  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dāng)于“他、她、它(們)。例:妻跪問其故。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dāng)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記憶順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遠指近指“這”和“那”;
  后帶數(shù)詞譯“其中”,表示反問譯“難道”。


  1.作為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時間處所,譯為“在、從”。

  2.作為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dāng)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
  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表示范圍譯為“到”
  “已”,已經(jīng)。例:固以怪之矣。

  【記憶順口溜】
  “以”作介詞“把、拿、用”,因為、按照、在、憑、從;
  又作連詞如同“而”,偶爾通假要分清。


  1.對,對于。例:貧者語于富者曰。
  2.在,從。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3.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4.到: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例: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6.被。例:受制于人

  【記憶順口溜】
  于字可譯到、在、從,也可翻作對、與、同;
  形容詞后表比較,動詞之后表被動。


  1.表示并列。相當(dāng)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記憶順口溜】
  而作連詞要分清,并列承接與轉(zhuǎn)折;
  承譯“接著“轉(zhuǎn)譯“但”,狀語后頭表修飾。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轉(zhuǎn)折?勺g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分兩種情況:
 、儆迷谛稳菰~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
  1.用法詞性混為一談
  2.古今詞語詞義詞性混為一談
  3.不同虛詞因意義、用法相近而誤
  4.同一虛詞因意義、用法不同而誤

文章搜索
國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山西 遼寧 吉林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陜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新疆
黑龍江 內(nèi)蒙古 更多
中考欄目導(dǎo)航
版權(quán)聲明:如果中考網(wǎng)所轉(zhuǎn)載內(nèi)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zhuǎn)載本中考網(wǎng)內(nèi)容,請注明出處。
領(lǐng)
免費復(fù)習(xí)資料
最新中考資訊
文章責(zé)編: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