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各省公務員考試 |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安徽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河南 | 河北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新疆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黑龍江 | 遼寧 | 吉林 | 內(nèi)蒙古 |
山西 | 寧夏 | 青海 | 深圳 |
四、“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
讓我們首先關(guān)注“精神”這一字眼。什么是“精神”?是指什么“精神”?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會是“體育精神”。那是指什么“精神”?筆者認為,應該是指國家出臺的相關(guān)“政治精神”,即相關(guān)的國家政策。比如05年談的扶貧問題,就是談國家的“三農(nóng)問題”中的農(nóng)民問題。這就要求考生做到兩方面:一是要知道材料中話題與哪些國家政策精神
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注意的是,不可忽視對國家政策的收集和了解。同時不能忽視國家政策對社會問題的實際解決所具有的導向作用。我們在申論文章中所提出的任何觀點和對策都不能違反了國家的相關(guān)政策。
五、“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
請留意“自己的”這一字眼。很多人看到這可能會問:為什么一定要是“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而不是“別人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又或者是“國家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從國家目前的大環(huán)境看,與目前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有關(guān),因為創(chuàng)新就是要拿出“自己的”東西來。另外從申論考試本身來看,因為申論考試與行政測試不同,其是主觀性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評分標準。命題者希望看到考生能提出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獨特的個人看法,如果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則會完全違背其出題目的。所以考生在答卷中一定要盡可能地提出較為新穎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
但是不是要我們的考生都去標新立異,全篇文章都“創(chuàng)新”呢?其實并不然。能全篇文章都是新穎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固然是好,但考生畢竟沒有相關(guān)的行政經(jīng)驗,在實際的考試中,要做到全篇文章都是新穎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并不現(xiàn)實。筆者認為,在我們的文章中,只要有一到兩個與其他常規(guī)觀點略有差異的“創(chuàng)新”觀點就已經(jīng)非常不易,足以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了。
因此,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得培養(yǎng)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獨特視角,力爭有創(chuàng)新的靈感。
六、“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請再次留意“準確”這一字眼,前面已經(jīng)提到在“要求報考者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句話中要留意“準確”這一字眼。但在這句話中,這個“準確”所隱含的是另一番含義:
首先讓我們問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優(yōu)美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而是“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呢?筆者認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申論文章看中的不是文字的“優(yōu)美”,而是文字的“準確”。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考生進入公務員隊伍后,其實際寫作主要是公文寫作,而公文寫作主要需要文字的“準確”。
其次,從公平性來說,文科生的文筆必然從總體上來說相對優(yōu)于其他專業(yè)的考生,如果申論考試過于強調(diào)文字的“優(yōu)美”,則會對文科生較為有利,而對其他專業(yè)的考生不大有利,這就會違反考試的公平性原則。因此申論考試更強調(diào)文字的“準確”。
對于考生而言,備考時就應該注意不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使文章優(yōu)美好看,而要注重的反而是一系列的細節(jié),如用詞的規(guī)范性,錯別字的減少上,考生要處理好文章的各處細節(jié),才有可能寫出嚴謹?shù)纳暾撐恼,從而獲取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