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設計題
誡子書①
諸葛亮
夫②君子之有,靜③以④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⑤無以⑥明志⑦,非寧靜無以致遠⑧。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⑨,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①,險躁2則不能治性國。年與時馳④,意與日去⑥,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窮廬⑧,將復何及⑨!
注釋:①選自《諸葛亮集》卷一(中華書局2009年版)誡, 告誡、勸勉。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書信。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②(夫(f)助
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③(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④[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⑤[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⑥(無以)
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⑦[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⑧(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⑨[廣才]增長才千�!�(淫(yin)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①(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②(險躁)輕
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B (治性)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④(年與時馳) 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⑤(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⑥[枯落)調(diào)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⑦(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⑧[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⑨(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19.從“在大量的語文實踐體會, 把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寫出你對《誡子書》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 (20分)
20.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jù)(不可照抄材料) (20分 )
21.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方案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25分)
參考答案:
19. [答案要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閱讀訓練,尤其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增加語言積累。了解文章主旨是諸葛亮勸勉兒
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語文課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增加積累�?赏ㄟ^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瀏覽”,疏通文章意思,抓住有用信息,理解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最后通過誦讀加強積累。
第二,關于文言知識的積累,可引導學生運用查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的方式進行理解和梳理,注重表達和運用,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第三,通過品味語言,了解作品意境,獲得審美體驗。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提高審美能力。
20. [答案要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朗讀感悟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以及對兒子的殷切教誨與無限期望。激發(fā)學生做一個有抱負、有智慧、有膽識的人。
確定依據(jù):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該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關于三維教學目標的互相融合,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此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根據(jù)以上要求,設定了該三維教學目標。
(2)教材�!墩]子書》是七年級的一篇議論抒情的文言文。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是滿滿的殷切盼望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明志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浮躁。
學習本文能夠引導學生理解內(nèi)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情趣。
(3)學情。本文雖然是-篇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對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對學習方法的有一定的積累,但對于論證方法的學習還需要進一步加深。因此設立上述三維目標。
21. [答案要點]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朗讀感悟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方案: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多媒體出示對聯(lián):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掛,水面偏能用火攻。同學們猜猜這是說的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初讀文言,整體感知
1.作者、背景介紹,掌握學生課外閱讀情況;
2.解題:誡子書;
3.正因:夫、淫、遂;
4.朗讀課文,劃分朗讀節(jié)奏。檢查學生朗讀效果;
5.提問: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對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三)研讀文言,理解文意
1.提問:本文作者是如何告誡兒子要修身養(yǎng)性的?找-找,畫一畫。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談體會。
要求:教師范讀,學生邊讀邊思考,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子。
明確: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弊髡咦プ∫粋€“靜”字,告誡兒子成才的必備條件。
2.提問:再次有節(jié)奏的朗讀課文,思考- - 下諸葛亮認為成才的必備條件是什么?
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
明確:三個條件是淡泊、立志和惜時。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基礎和前提,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yǎng)開始。多媒體出示重點語句: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字可是知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diào)“淡泊”重要性)
�、诜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字可知是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diào)“立志”重要性)
�、勰昱c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強調(diào)“惜時”的重要性)
3.提問: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說說你的理解和收到的啟發(fā)。
明確:學生思考,根據(jù)實際情況,自由發(fā)言。教師指名回答并指導評價。體會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期望其成人成才,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配樂朗讀,全班有感情點的朗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鞏固提升,課堂小結(jié)
1.提問:由此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明確:如,淡泊:《禮記》“荀利國家生死,不求富貴”。立志: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
惜時:傅玄的“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2.學生總結(jié),教師補充:諸葛亮借此文告誡、勸導他的兒子,其實也在影響著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后,相信同學
們已經(jīng)對為人為學有了-個清晰點的概念。希望你們能夠樹立遠大志向,用勤奮苦練、淡泊名利的精神去實現(xiàn)。
(五)加深理解,布置作業(yè)。
請以朋友的口吻給成年后的方仲永寫- -封信《誡友書》,100字左右,可以嘗試文言文的形式。
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pdf下載 ※ 教師資格證答案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