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在中小學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教學觀念的改革,首先是教師觀、學生觀和師生關系的更新。怎樣看待每個學生,教師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樣處理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作為教師,應該擯棄落后的學生觀,樹立全新的學生觀,用新的學生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那么,教師應樹立什么樣的學生觀呢?
(一)學生是完整的個體
在長期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師重智育輕德育,重做事輕做人,重理論輕實踐。在這些教師頭腦中,學生并非獨立的個體,而只是片面的學習機器。以這種觀念和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人無疑會有很大的缺陷。“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劇,我們不允許這樣的悲劇再次發(fā)生。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完整個體,這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正確出發(fā)點。而學生的素質包含思想道德素質、社會文化素質和生理心理素質。缺一不可。我們應該對學生毫不猶豫地堅持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認識的主體、時間的主體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教師只要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學生觀,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就會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會有主動探索精神,眼界開闊、思維活躍,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開拓進取。有所貢獻。
(三)學生需要尊重
傳統(tǒng)的學生觀認為學生年齡小,不成熟,需要教師嚴格管教。有的教師總是采取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要求學生服從自己;有的老師動輒訓斥學生、挖苦學生、懲罰學生;有的老師采取高壓政策,認為這樣可以管住學生。這樣的師生觀只有使師生關系不融洽、有隔閡、師生關系趨于緊張。在專制型教師的教育下,學生的獨立人格、進取意識、探索精神以及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都難得到健康發(fā)展。教育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人格互動的過程,因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個性。如果學生的認識不足,要悉心引導;如果學生的看法有道理,要尊重支持。這樣的教師才會受到學生的真心愛戴,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才能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新型師生關系下,學生才會身心愉快地參加到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
(四)學生都有潛力
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聽話、成績好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有的老師深受影響,以是否聽話和成績好壞來評判學生。這樣的觀念限制了具有獨立思考、具有創(chuàng)造潛力的學生的發(fā)展。素質教育要求樹立所有學生都值得培養(yǎng)的觀念,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天賦,都有內在的潛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內在要求,關鍵在于按照他們在早期表現(xiàn)出的天賦選擇適于其發(fā)揮才能、天賦的職業(yè)。教師不應對學生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從而把學生定性化,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克服按統(tǒng)一標準和尺度去衡量學生,追求完全趨同,整齊劃一的弊病,根據(jù)學生各方面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成為不同領域內有所專長、有所成就的人。如果我們的教師樹立了所有學生都值得培養(yǎng)的意識。那他們對教育好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熱情和信心,就會想方設法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而教師的熱情和努力就會變成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造型人才、增強民族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標就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