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學兒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
(二)小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
1.多動癥
多動癥也稱“兒童多動綜合癥”,是一種以行為障礙為特征的兒童綜合癥,多在7歲時就有異常表現(xiàn)。
多動癥兒童的行為的主要特征有:(1)活動過多。這種兒童的多動與一般兒童的好動不同的是,他們的活動是雜亂的、缺乏組織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注于一種活動,不能坐定看一會兒電視,做作業(yè)做了一會兒又去干別的,做事經(jīng)常有頭無尾,丟三落四。(3)沖動行為。經(jīng)常未經(jīng)考慮就行動,比如在做集體游戲時.難以耐心等待。又如有時突然喊叫,襲擊別人。多動癥可能有先天體質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環(huán)境引起精神高度緊張的結果。(4)學習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癥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動癥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癥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能出現(xiàn)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癥狀較輕的,可能在初中階段才出現(xiàn)學習困難。
2.焦慮癥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xiàn)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荚嚂r不能集中注意,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xiàn)慌亂,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荚嚭笥殖志玫夭荒芩沙谙聛。學生焦慮癥狀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校的統(tǒng)考以及升學的持久的、過度的壓力,使學生缺乏內在的自尊心和價值感;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學生個人過分地爭強好勝,學業(yè)上多次失敗的體驗;某些人具有容易誘發(fā)焦慮反應的人格基礎等。
采用肌肉放松、系統(tǒng)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如“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成績并不重要,學會才是重要的”“無論考試的結果如何,都將不會是最后一次”,對于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都有較好的效果。
3.學習困難綜合癥
學習困難綜合癥的主要表現(xiàn)為:缺少某種學習技能,包括誦讀困難、計算困難、繪畫困難、交往困難。
在診斷學習困難綜合癥時,應當注意與兒童多動癥的區(qū)別。學習困難是兒童多動癥的一種表現(xiàn),但兒童多動癥的學習困難主要是由于好動、沖動、注意力缺陷和行為障礙所造成的。而患有學習困難綜合癥的學生,則沒有上述多動癥的表現(xiàn),他們在個性發(fā)展上是健康的.不存在多動癥兒童所表現(xiàn)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4.強迫癥
強迫癥即強迫性神經(jīng)癥,是一種神經(jīng)官能癥,焦慮癥的一種。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強迫洗手、強迫計數(shù)、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強迫性儀式動作是生活中常見的強迫癥狀。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強迫癥狀,但只有當它干擾了我們的正常適應時,才是神經(jīng)癥的表現(xiàn)。
強迫癥的原閃:(1)社會心理原因。包括學習過度緊張、家庭要求過于嚴格、學習困難、人際關系不良。比如,成人禁止子女表達負面的情感,是子女產(chǎn)生強迫癥狀的十分有代表性的背景特征。(2)個人原因。如膽小怕事、優(yōu)柔寡斷、偏執(zhí)刻板。強迫癥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2)行為治療;(3)建立支持性環(huán)境。
5.厭學癥
厭學是由于人為岡素所造成的兒童情緒上的失調狀態(tài)一近年來,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中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的厭學情緒有所增長。兒童厭學癥作為一種社會病理心理狀態(tài)的產(chǎn)物,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兒童厭學癥的主要表現(xiàn)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厭學的兒童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感,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他們對教師或家長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不好,有的還兼有品德問題。兒童厭學情緒嚴重或受到一定誘因影響時,往往會發(fā)生曠課、逃學或輟學現(xiàn)象。
兒童厭學癥既然是一種社會病理心理狀態(tài)的產(chǎn)物,就必須采用教育治療、家庭治療和社會治療的方法予以矯正。
三、心理評估
(一)心理評估的含義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評估,指依據(jù)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xiàn)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心理評估既可采用標準化的方法,如各種心理測驗;也可以采用非標準化的方法,如評估性會談、觀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評估的方法
1.會談法
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會談可分為評估性會談與影響性會談。
(1)傾聽
傾聽是專注而主動地獲取信息的過程。傾聽時應取開放態(tài)度,同對方保持目光接觸,注意獲取言語溝通與非言語溝通信息。傾聽是建立良好輔導關系的手段,比詢問更有利于搜集資料,因為詢問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傾聽可以減少對方的心理防衛(wèi)。
(2)鼓勵
在會談中,輔導教師可以向對方提供鼓勵信息,如說“嗯,我懂”“我能體會”“請繼續(xù)講”“然后呢”“原來如此”“有意思,我正陪著你”等。
(3)詢問
不要提過多的問題,少提封閉式的問題(只能用是、否作答的問題),多提開放式問題,如“你能說說原因嗎?”不但要問事實,還要問看法與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對這事的感受如何?”
(4)反映
反映就是輔導教師將受輔導學生表達出的思想、觀念或流露出的情緒,加以綜合整理,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來,以協(xié)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一
(5)澄清
當事人處于思想困擾時.其思考與言語表達往往不明確。輔導教師可把當事人的不連貫的、模糊的、隱含的想法與感受說出來,幫助對方在混亂的思想中理出眉目。
(6)面質
會談中發(fā)現(xiàn)受輔導者前后所說內容不一致,他所具有的自我形象與行為不一致時,可以向他提問,以協(xié)助當事人弄清白己的真實感受。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直接觀察學生個體的行為表現(xiàn),對所觀察的事實加以記錄和客觀的解釋,以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一種方法。觀察法可分為參與式與非參與式兩種。對觀察得到的事實應及時做記錄.記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種。
(1)項目檢核表
將要觀察的學生各項心理特質或特征性行為作為項目列于表上,所觀察的學生具有某些特質或行為特征時,就在對應的項目前作出標記。
(2)評定量表
將被觀察的特質或行為列于表上.研究者將被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與表中項目相對照,并根據(jù)符合的程度進行等級評定。
(3)軼事記錄
軼事記錄是教師對學生觀察后,及時對所觀察到的重要事實.以敘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種簡明的記錄。它包括被觀察者的姓名、年級、觀察的時間與觀察者的姓名,觀察事實及其發(fā)生情境的描述,觀察者的解釋與建議。
3.自述法
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jīng)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日記、周記、作文、自傳、內心獨自都是自述法的具體形式。
4.調查法
調查方式除一般詢問外,還可采用調查表(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結合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內容,廣泛而全面。不足之處是調查常常是間接性的評估,材料真實性容易受被調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調查法包括兩種:
(1)歷史調查
歷史調查主要包括檔案、文獻資料和向了解被評估者過去經(jīng)歷的人調查等內容。
(2)現(xiàn)狀調查
現(xiàn)狀調查主要圍繞與當前問題有關的內容進行。調查對象包括被評估者本人及其周圍的知情人,如同學、同事、父母、親友、老師、領導、兄弟姐妹等。
5.心理測驗
通過測量人的行為,去推測受測者個體的智力、人格、態(tài)度等方面的特征與水平。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大體上可把心理測驗分為三種:認知測驗、人格測驗、神經(jīng)心理測驗。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測驗時,必須充分考慮測驗的意圖、適用年齡、方式、性質,在對測驗結果的解釋上,更要謹慎,不能迷信測驗分數(shù),更不能把某一次測驗的分數(shù)當作教學決策與評判兒童的重要依據(jù)。只有把測驗結果與其他信息相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心理測驗的功能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考點 | 歷年《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
2016教師資格《小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小學教育教學知識》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