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8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zhì)》知識點匯總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zhì)考點: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五)
——其他文化常識
根據(jù)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中學綜合素質(zhì)》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這一節(jié)需要了解重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一、四象
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后人通俗地稱四象為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二、二十四節(jié)氣
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和順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千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jīng)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
四、十二生肖
又稱屬相,古代術數(shù)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卵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
五、傳統(tǒng)習俗
1.春節(jié)
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jié),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春節(jié)之際,人們?nèi)急夼、貼春聯(lián)、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以示慶祝。
2.元宵
元宵節(jié),又稱正月半、上元節(jié)、燈節(jié)。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吃元宵、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
3.清明
按農(nóng)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人詩的。
4.端午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一般認為,該節(jié)與紀念屈原有關。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qū)“五毒”等。
5.中秋
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中秋節(jié)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6.重陽
《易經(jīng)》將“九”定為陽數(shù),兩九相重,故農(nóng)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jié),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
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七、中華刺繡
四大名繡指的是漢民族傳統(tǒng)刺繡工藝中的菱繡、湘繡、粵繡、蜀繡。蘇繡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
八、中國殘曲
潮劇、昆曲、湘劇、京劇、豫劇、二人轉(zhuǎn)、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京戲,臉譜。
九、中一十大名曲
十大古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十、中國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眉、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十一、衣冠服飾
始于黃帝,備于堯舜,各朝代形制不同的古裝、到現(xiàn)代的漢服、受其他民族影響的中山裝、唐裝、旗袍,各少數(shù)民族服飾、各類傳統(tǒng)及現(xiàn)代的佩飾、鞋、帽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