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頁:參考答案 |
17.
[答案] A
[解析] 增值稅計稅依據應當按照現行市價確定,故增值稅稅額=20 000×17%=3 400(元);甲企業(yè)接收投資獲得的原材料與外購的原材料在性質上沒有差別,因此,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也是計入“材料成本差異”,而非“資本公積”。
[該題針對“投資者投入存貨的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18.
[答案] B
[解析] 會計處理為:
借:營業(yè)外支出 48.5
貸:庫存商品 40(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50×17%)
[該題針對“存貨的后續(xù)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19.
[答案] B
[解析] 8月6日發(fā)出A材料=20×10=200(元)。8月12日購進存貨320件,此時A材料總成本=1 000-200+320×6=2 720(元),存貨總數量=100-20+320=400(件),存貨的單位成本=2 720÷400=6.8(元)。8月23日發(fā)出存貨=100×6.8=680(元),所以月末的實際成本=2 720-680=2 040(元)。
[該題針對“存貨的發(fā)出計價”知識點進行考核]
20.
[答案] D
[解析] 在物價持續(xù)下跌的情況下,先購入的存貨成本會高于后購入的存貨成本,因此采用先進先出法,發(fā)出的存貨單位成本會高于留存的存貨單位成本,從而產生多計費用,少計資產的效果,更體現了謹慎性要求。
[該題針對“存貨的發(fā)出計價”知識點進行考核]
21.
[答案] B
[解析] B材料是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所以應先考慮產品是否發(fā)生了減值。產品的可變現凈值=270-10=260(萬元),小于其成本280萬元,所以B材料應按可變現凈值計量,B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產品的市場價270-完工尚需發(fā)生的成本160-估計銷售費用及稅金10=100(萬元)小于B材料的成本12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萬元,所以B材料期末賬面價值為100萬元。
[該題針對“存貨的發(fā)出計價”知識點進行考核]
22.
[答案] D
[解析] M產品的成本=100×60=6 000(萬元),可變現凈值=100×70=7 000(萬元)。成本小于可變現凈值,所以M產品沒有發(fā)生減值。因甲材料是為生產M產品而持有的,M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其成本,所以甲材料應按照其成本計量,不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結合以上兩點,2008年12月31日不用計提任何存貨跌價準備,答案是0。
[該題針對“存貨的期末計量”知識點進行考核]
相關推薦:考試吧特別策劃:2010年會計職稱考試備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