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影響匯率的因素
一、基本經(jīng)濟因素
經(jīng)濟因素是影響匯率走勢的基本因素。
1. 經(jīng)濟增長率。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增長由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增長來衡量,經(jīng)濟增長率是決定匯率長期變化的根本因素。
2. 國際收支狀況。對匯率的影響直接、迅速、明顯,影響匯率的國際收支項目包括貿(mào)易項目和資本項目。貿(mào)易項目的順差或逆差和資本項目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
3. 通貨膨脹率是影響匯率變動的長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當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高于另一國的通貨膨脹率,則該國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相對另一國貨幣在減少,該國貨幣匯率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
4. 利率水平。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國家,會吸引追求較高利息收入的大量資本流入,本國資本流出減少,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會搶購這種貨幣,本國貨幣升值,引起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惡化資本賬戶收支,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二、宏觀經(jīng)濟政策因素
宏觀經(jīng)濟政策是指一國為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價格穩(wěn)定、經(jīng)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而實施的經(jīng)濟政策,主要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宏觀經(jīng)濟政策會通過對創(chuàng)出、就業(yè)、通貨膨脹等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進而對匯率產(chǎn)生影響。
1. 財政政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可通過減少政府開支、增加稅收或兩者并用的方式來實現(xiàn)。政府公共支出的減少會通過乘數(shù)效應帶來多倍的國民收入的減少,進而會減少進口需求,促使該國貨幣升值。政府如果采用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則會通過兩種渠道影響匯率:一方面,稅率提高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使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另一方面,提高稅率會增加企業(yè)的投資成本,使企業(yè)投資需求減少,進而導致進口減少,增加出口,從而導致匯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國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則最終會促使本幣貶值。當然,擴張性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并不必然導致貨幣的貶值或升值,還要分析國家的宏觀經(jīng)濟形勢以及采取的具體措施的影響。
2.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通過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和利率的變動來實現(xiàn)。
如果一國政府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將下跌。這是因為增加貨幣供應量將使國內(nèi)物價水平上升,降低利率則使資本流出增加,資本流入減少,這兩種情況都會引起本幣對外比價的降低。反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會導致本幣對外比價的提高。
三、中央銀行干預因素
某一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與其他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聯(lián)手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通過入市干預直接影響外匯市場供求。央行的干預必定可以改變市場的走勢,但情形是十分短暫的,貨幣價格的長期性趨勢始終反映其經(jīng)濟的表現(xiàn),這種干預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央行的干預只是希望市場匯價的變化更有秩序,或希望匯價水平可以穩(wěn)定下來,并不是企圖要扭轉(zhuǎn)市場形勢。
按照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央行入市干預可分為沖銷式干預和非沖銷式干預。沖銷式干預是指央行在干預外匯市場的同時,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與之配合,以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其效果是基本不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很難引起利率的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比較小;反之,非沖銷式干預就是指央行在干預外匯市場時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與之配合,即不改變因外匯干預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其效果是直接改變貨幣供應量,從而有可能改變利率以及其他經(jīng)濟變量,對匯率的影響比較持久。
四、政治因素
五、外匯儲備因素
一國外匯儲備的多少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穩(wěn)定匯率的能力。如果一國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市場對本幣的信心增加,會促使本幣升值;反之,外匯儲備減少,則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wěn)定的信心,從而引發(fā)該國貨幣貶值。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