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什么是蛛網理論?蛛網理論的三個假設是什么?
蛛網理論是一種動態(tài)均衡分析,其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fā)生的不同波動情況。
蛛網理論的三個假設:一是從生產到產出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內生產規(guī)模無法改變;二是本期產量決定本期價格;三是本期價格決定下期產量。
10.如何用蛛網理論分析農產品?
a.收斂型蛛網。當農產品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時,價格和產量的波動越來越弱,并逐步收斂,最后趨于均衡
b.發(fā)散型蛛網。當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時,價格與產量的波動越來越大,價格和產量離均衡點越來越遠,不能趨于均衡
c.封閉型蛛網。當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時,價格與產量的波動始終按同一幅度進行,波動幅度既不是越來越小,也不是越來越大。價格與產量既不能回到均衡點,也不會離均衡由點越來越遠。
農產品生產具有很強的周期性。農業(yè)生產者在確定播種規(guī)模時,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當期價格的影響,而生產規(guī)模確定后又很難更改。因此,在現實中農產品價格很容易發(fā)散型蛛網波動的狀態(tài)。
11.影響期貨價格的共同性因素有哪些?
影響期貨價格的共同性因素包括:庫存、替代品、季節(jié)性、自然因素、宏觀經濟形勢及經濟政策、政治因素及突發(fā)事件、投機等。
12.期末庫存與供求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從一國的供求數量來看,期末庫存與供求之間的關系式為:
期末庫存=期初庫存+當期產量+當期進口量-當期出口量-當期消費
其中,期初庫存、當期產量、當期進口量著三項為當期可供應量;而當期出口量和當期消費為當期需求量。如果當期可供應量大于當期需求量,則期末庫存勢必增加,反之,則期末庫存勢必減少。
從全球范圍內考察,期末庫存與供求之間的關系式為:
期末庫存=期初庫存+當期產量-長期消費
其中,期初庫存、當期產量為當期可供應量;而當期消費為當期需求量。如果當期供應量大于當期需求量,則期末庫存勢必增加,反之,則期末庫存勢必減少。
13.替代品對期貨價格有何影響?
一般而言,替代品與被替代品之間具有競爭關系。如果替代品的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就會打破被替代品原有的平衡,導致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
14.農產品期貨價格為何會呈現明顯的季節(jié)性走勢?
農產品的供應或需求具有季節(jié)性特點,一般農產品的供應都是在每年同一時期集中上市,而需求卻是分散的。供需的季節(jié)性特點會引發(fā)價格的季節(jié)性波動,因此,農產品期貨價格呈現明顯的季節(jié)性走勢。
15.投機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有何特點?
買漲不買跌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當市場價格上漲時,掙錢效應會使更多人愿意買進,并且有些人還愿意進行實物投機,即買進貨物后囤積起來。盡管這些購買者并不是貨物的真正需求者,但至少暫時加大了需求,加劇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當市場價格下跌時,又會發(fā)生相反的情況,甚至連實際使用者也會降低儲備量,這有加劇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期貨交易者,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有時甚至會變現的更突出。當市場處于牛市時人氣向好,一些微不足道的消息都會刺激投機者的看漲心理,引起價格上漲;當市場處于熊市時,人心思空,即使有利好消息也會被忽視,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空消息則會被放大,以至于價格繼續(xù)下跌。
與中小投機者相比,大投機商引發(fā)期價漲跌的能力更大,這也是交易者為什么特別關注大戶持倉數量及方向的原因。大投機商如果過度投機,很可能導致期貨價格非理性漲跌,這種漲跌,用其他合理因素是無法解釋的。
16.對影響因素進化量化有哪些優(yōu)點?
A.可以比較全面地用具體數值表達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度。量化分析以客觀市場狀態(tài)作為分析研究的依據,避免了人性主觀判斷上的失誤和缺陷。
B.量化分析不僅可以確定單一因素的影響力度,還可以揭示多因素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包含大量信息沖擊而又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C.量化分析在表現形式上更直觀,在深度挖掘上更全面、更精確、更可靠,且更有說服力。
D. 量化分析為建立預測模型打好了基礎,明確應納入分析框架體系的各因素,明確應選取的數據來源和范圍,是建立模型的基礎工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