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61.A it指代的是歷史學家們所說的笑話,接下來的便是笑話的內(nèi)容。引出內(nèi)容的介詞是about,故選A。
62.B 此題考查詞匯和上下文理解:老師站在校門口對學生揮別,所以,此處選waving(揮手),而不能選shaking(握手)或nodding(點頭),speaking后面一般不接賓語。
63.B 此題考查詞組。四個選項分別和call組成四個詞組:call in(來訪),call after(追喊), call for(號召、提倡),call up(提出、召喚)。
64.D 從下文看出,現(xiàn)在的美國年輕人對于本國的歷史十分無知。由此推斷,這個笑話是一點兒也不好笑的。因此,選D。
65.A 文章以歷史學家講的一個笑話開頭,這里的調(diào)查則應該是針對歷史的無知程度展開的。故選A historical。
66.C 此題與67題一起分析。首先來看67題,這個空缺在定語從句which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against in that war中充當謂語,四個選項中,不難得出,fought against這個固定搭配表示“與……戰(zhàn)斗”是正確答案。再回到66題,此題考查的是考生的詞匯:distinguish(區(qū)分、辨認),acknowledge(承認),“identify”(確認、認出),convey(傳達),根據(jù)意思,這里應選擇C identify。
67.C 參照66題。
68.D 此題考查固定搭配have no idea about(對……一無所知),其中的about省略。
69.B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指的是“獨立宣言”。原文意為:“三分之一的人對于《獨立宣言》是何時簽署的一無所知!币虼耍鸢笧閟igned(簽署)。
70.B 此題考查對原文理解:“三分之二的人不能正確評價內(nèi)戰(zhàn)”。選項中,只有judge具有“評價”的意思。
71.A 從此句后半部分可以推出,就算選對了答案,有些人也是猜的。四個選項中最符合邏輯的是A答案Even(甚至),表示遞進關系。
72.B just表示“僅僅、只是”,表達的是被調(diào)查者猜題時的不重視心態(tài)。
73.D 此題考查上下文理解,原文意思是“忽視歷史不像忽視數(shù)學或科學那樣與國際的損失相關!敝匀菀缀鲆暁v史,是因為歷史的重要性并不如數(shù)學或科學那么明顯,它的作用是間接的。四個選項:exclusively(專門地),practically(實際上地),shortly(短暫地),directly(直接地),其中,directly符合題意。
74.C international community(國際社區(qū))是近年來廣泛提倡的概念。
75.D 本句后半部分出現(xiàn)了as,與之并列,這里也選D。
76.D 由后文“達成一致”可得知,這里的消息應是“好消息”,用good news表示。故選D答案。
77.C 此題考查介詞用法!霸凇线_成一致”,介詞用on。
78.C 文中提到關于歷史知識的調(diào)查是在青少年中進行的,由此可知,他們對歷史幾乎處于無知狀態(tài)的原因是與歷史教學分不開的。到底歷史教學出了什么問題呢?這里選teaching。
79.A 表示“應該做些什么”用what needs to be done。因此選A。
80.B 原文意思是:“雖然這些措施是嘗試性的,但還是要在大多數(shù)課堂上實施!北硎尽斑是”只有選項B or。
知識點分布情況表
考查知識點題號
語篇理解62,64,65,73,76
固定搭配63,67,68,75
詞義辨析66,69,79
介詞61,77,
連詞71,80
普通詞匯70
社會背景,普通常識74
小結(jié):
依據(jù)上表,對于語篇理解的考查越來越頻繁,而且完型填空中詞匯與語篇理解結(jié)合得也越來越緊密。僅明顯的語篇理解就占了總知識點的25%,再仔細分析其他各題,對于詞匯意義的掌握和對于上下文理解的加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固定搭配一眼可辨的明顯程度也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完型填空出現(xiàn)了考查社會背景及普通常識的international community(國際社區(qū))。這對考生是否具有廣闊的知識面是個很大的考驗。
相關鏈接:新東方:四十天突破英語四級詞匯筆記匯總
2008年6月英語四級考試翻譯突破訓練55題
相關鏈接:2008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最新模擬試卷及答案
2008年6月恩波四級新題型預測試卷及答案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四六級欄目
>>>四六級博客圈,你開博了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