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終于來到了這里。
經(jīng)歷了三個月、六個月或者半個月的掙扎、痛苦和徘徊,你盡管跌跌撞撞,但終于來到這里。似乎人生中真正決定命運的時刻寥若晨星,而你已經(jīng)來到了其中一個的門口。
這個時候你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天。非常普通的一天。普通到如果你正常發(fā)揮,當你回望這一天的時候,這天甚至不會被你記住。甚至考研本身,它也只能是你的生活和命運的一部分,F(xiàn)在當我經(jīng)過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經(jīng)歷了很多成功與失敗之后,我更愈發(fā)感到這句話的意義。
生活并不僅僅因為若干的大事而發(fā)生改變,而它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機緣。而這種機緣能否生根發(fā)芽,則依賴于我們自身的努力。
所以,務必保證平常心。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2)不要關注他人的狀況。
堅守你自己。無論他人是做什么情況,是他宣稱已經(jīng)把真題看了無數(shù)遍,做了無數(shù)遍,還是報各種各樣的班,甚至決定在考試之前出門旅游,熬夜打游戲(我真的看見有人這樣做)。尤其是別人一副“大家都是這樣做的為什么你沒有的”的表情
不要理會它。
我做考研輔導的經(jīng)驗是,總體上來說,大部分的人在最后的狀態(tài)都差不多。區(qū)別在于:“人們給你的東西總是他們想給你看到的。”
牢記一點,堅持你自己的節(jié)奏。
(3).從現(xiàn)在起,不要你的日程表,改為最后的沖刺計劃。
最后兩周的計劃,并不要求你在量上盡可能多或者盡可能少,而是盡可能細。這種細不僅僅是要到一天。而是要到每一個小時,甚至如果覺得自己更細的,可以細化到十分鐘。。
與盡量細化時間相同的,盡量細化你的要求。將每一分鐘都與幾個小知識點相結合。甚至可以將你的分數(shù)結合在一起(分數(shù)可以參考過去的真題)。
為什么?因為在最后兩周的過程中,你的心態(tài)會出現(xiàn)很多波折。這種心態(tài)上的波折會使得大多數(shù)人在最后兩周如果沿用正常的
你的所得越是立竿見影,你的,反之你的心態(tài)也能在不斷的復習中迅速提升。
用兩到三個小時,繪畫一個知識體系圖/框架圖(這里我重點強調的是傳播學,當然也是專業(yè)課),這個框架圖不同于大綱,也不同于書本。這是因為大綱作為你的框架過分粗疏,一個大綱的大知識點通常包括3到5個,甚至10多個小知識點。而以書籍和筆記作為你的復習框架,你會在大量的細節(jié)中丟失方向感。
具體而言,這種框架圖包括
·最基本的,即知識點的分門別類
(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完全照搬原有的大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因為大綱并不均勻個人按照題量均分原則盡量分為了四類。)
傳播學史部分:經(jīng)驗學派、批判學派、技術學派、帕洛阿爾托學派
傳播學基礎理論部分:傳播基礎概念、傳播模式、傳播類型、傳播研究方法
傳播學5W部分:傳播者、傳播媒介、傳播內容、傳播受眾、傳播效果)
以及傳播學熱點
·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涉及(可以以畫線的方式來概括)
你一定發(fā)現(xiàn),某些知識點是互相重復的(例如傳播內容的大眾文化與批判學派)
有些知識點互相連接(例如一旦提起大眾媒介的負面作用,應該想到的麻醉作用、文化工業(yè)、技術學派中的波茲曼提出的娛樂至死,媒介失控論等等)
其中,對知識點的互相連接的能力,是能不能用較快的速度整理出傳播大題的重要因素。因為很多時候大題的解題都有一定的套路,當你能夠迅速的找到相連接的知識點的時候,你就能夠快速選擇其中有用的知識點進行解答。
·知識點的冷熱程度(建議用顏色不同的點畫線),除了根據(jù)冷熱點預測以外(這個通常不是很準要注意)。還需要注意的是,知識點的下探程度,(下探愈深,則意味著知識點能夠考察愈細。例如定性分析——文本分析——再現(xiàn)分析,這就是三個考察級別。當再現(xiàn)分析出題之后,意味著與再現(xiàn)分析同一級別的其他分析方式也被納入了考察內容)。知識點的大致分數(shù)及題型(這可以通過觀察知識點出題的類型與頻率分析出來)
·你的掌握程度。掌握程度可以分為五級
1.完全不能夠寫出來,也不知道是什么
2.有大概印象,但寫出來的內容與原文差異極大
3.有一定印象,具體表現(xiàn)為,“看一下就想起來了”,但是不看的話僅能寫出第一句,大量的疏漏
4.有一定印象,但仍然有錯漏一句或者一個點
5.完全掌握,幾乎沒有錯漏)
1級是不被允許的。
2級的內容可以允許在大綱之外的拔高和熱點,但是不能允許大綱以內。
大綱中全部分的知識點應該到4點的水準,3點到4點最大的差距是,你是否理解了知識點中的核心詞匯。這些詞匯起到記憶的提示點的作用。
(在確保3點到4點之后,如果你時間充裕,再把4點提升到5點。原因看下條。)
這張圖,如果完全畫完,可能需要一張很大的,有《人民日報》那樣大的紙。但是相信我,當你弄完以后,你會完全對你所需要什么,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4).加強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你面臨著基礎不是很扎實,又渴望加強的情況。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對于研究生考試而言。補缺比加強重要。平庸勝過天才,少出紕漏,四平八穩(wěn)比突然的靈光一閃,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這是由于應試考試的性質而決定的。
具體而言可以有兩點:
一、任何一門考試,其考察水平都不是隨意的。
這種考察水平往往在一開始就被規(guī)定好,出一定比例的簡單題,中等題和難題。此外,考試的難題往往意味著更復雜的理論,更生僻的人名,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去理解和應用。最后,考試的難題中出現(xiàn)的概念不一定出現(xiàn)在規(guī)定的基本參考書中,而需要自己額外閱讀大量的文獻。
且不說還有壓分。
這就造成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稱之為考研邊際的回報遞減定律:增加同等的復習時間,在某個學科中所獲得的的回報往往與你已經(jīng)獲得的分數(shù)成反比,而且是極大的反比。簡單的說,你用一個月時間能夠將60分提升到90分,但也許同樣的時間,只能將110分提升到115分,甚至更少。
你或許還要跟我說,也許成功就差那么幾分。
但是請不要忘記,你有四門學科。甚至也許就是你看不上的政治,也與你一直為之努力的學科有同樣的權重。專業(yè)課120分,但是政治58的傳播天才,因為沒有過280的線(假設),無法跟專業(yè)課110,政治70的平庸之徒。
你可以不喜歡這個事實,但是這就是生活。
二、題目同樣遵循邊際的回報遞減定律。
在談論媒介與技術的關系的時候,如果你能夠寫出梅洛維茨、波茲曼,甚至對卡斯特、鮑曼、林文剛如數(shù)家珍,毫無疑問,你可以比那些多只寫出麥克盧漢和英尼斯的考生多4-5分。
(對于大多數(shù)論述題而言,這幾乎已經(jīng)是天差地別了)
可是,一旦你忽略了一個基本概念。你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呢?就算是一個基本的名詞解釋,你也會丟掉5分,如果是簡答題,也許是10分,如果一個大題,而這個大題你又少了一個關鍵人物(例如上面的題目,你把后面的人都答出來了,唯獨少了麥克盧漢),那這樣的題目恐怕只能以個位數(shù)計數(shù)了。
試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因而,謹記,永遠在你做好了基礎之后,在大綱扎實之后,再來經(jīng)營你的拓展部分。
(5)不要相信你的記憶,縱然你能倒背如流。多動筆,勤動筆。
永遠不要忘記。你的腦子會欺騙你。經(jīng)?勘,口誦而不是寫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如下問題。
1.它總是選擇性的關注你記得住的部分,而不是那些你真正需要加強的部分。你背了很多次但始終沒有進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此。
2.你背的東西和你寫的東西總是有出入。很不幸考試總是要你寫。
3.你的背誦會受到極多問題的干擾,尤其是心理問題。而且不幸的是,在最后十四天,大部分人會因為沾沾自喜或者壓力巨大,人們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基于以上原因,你需要
1.開始動筆,永遠將你的背誦落實到筆頭上。無論結果多么讓人沮喪。
2.將你第一遍的背誦對照書本整理,關鍵在于,找到問題在哪里。你是什么地方記不住?是因為關鍵詞沒有記憶,還是因為別的一些問題?
3.記憶之后,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到5為止。不能到4為止是因為,如果你在考場下到5,考場上大多數(shù)人肯定是4.
4.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別給自己太多時間,永遠別給自己太多時間。不僅因為最后時間有限,更重要的是,你記憶的時間大部分也是浪費。你需要盡可能的多遍而不是多花時間在一個大題上。
(6).如果你還沒有開始練習大題,現(xiàn)在開始。
永遠不要相信“某天我自己把所有知識點吃透了就會做大題了!边@種自己閉門苦練的YY結果,一般都會很慘。
大題是寫出來的,或者說是改出來的。
就同學給我看的大題而言,大部分的同學對于大題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控制
大題答得太少,完全不能覆蓋題目內容。(生手)
對大題的時間沒有概念,答得太多,造成后面的題目論證不充分。
對大題的部分,會做的,有想法的拼命做和寫,造成后面的知識點論證不充分。(這兩點男生犯的多)
試圖打草稿。(結果一般后面都沒有時間把草稿抄完)
試圖在做大題的時候才開始想大題(這些時間應該在做名詞解釋的時候就開始了)
2.文中邏輯與論證
迷信按點給分,像政治一樣認為堆砌知識點就能夠得到分數(shù)(這個是一大半的人無法突破100的原因,完全不知道老師想要什么)
缺乏過渡段,邏輯是斷開的(比第一個稍微好點,能看出來邏輯,但是看不出鏈接在哪里)
在關鍵環(huán)節(jié),邏輯不能自洽(例如倒果為因,已經(jīng)是高級錯誤了,往往是因為論證的過程出了問題)
文中內容自相矛盾(一般是后面發(fā)現(xiàn)前面錯了)
文中內容反復重復一個意思(結果只能給一個點的分)
給出自己的點,卻沒有闡明這個點所依據(jù)的理論(極多的人忘記了這一點)或者理論闡述過多(影響下面論證與其他點的展開)
給出自己的點,但是沒有給出足夠的論證(一般是時間不夠)
試圖用一段說明多個點,結果每一個點都是失敗的(例如,XX體現(xiàn)了阿多諾文化工業(yè)理論,這一事實體現(xiàn)在它對受眾進行了議程設置,從而對他們造成了麻醉作用)
對是非題,未能明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到底是對不對?或者部分正確,基于什么原因?)
3.行文風格
文風抒情。分不清抒情文與議論文的區(qū)別。(又是一個經(jīng)典的錯誤)
文中出現(xiàn)了“我”及過多的個人體驗(作為傳播學答題,你的答題必須從一個學者身份,亦即真理的代言者出發(fā)。而非感性的,個人的觀點)
文中出現(xiàn)過多驚嘆號,問號,省略號等其他符號(應當除了句號,逗號,省略號皆不要)
文中行文過于幼稚,使用一般的口語語言(缺乏學術素養(yǎng))
文中故意使用一些較為高深的理論,但缺乏理解,或是忽略了它們的語境結果造成“裝X不成反被X”的喜劇效果(這個和上面兩個點有時候是并行不悖的,比如“我們天天看媒介”,這種半生不熟的語言)
文中所有的內容不分段,擰成一團(結果會極大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和你的分數(shù))
4.文字及其他問題
文字雜亂,看不清,大小不一(事實上,文字最好的是寧拙勿巧,寧大勿小,寧正勿草,一切以讓閱卷老師看清及自己的時間為準)
除了傳播模式圖以外的地方使用示意圖(有可能被認為是作弊的風險)
過度使用增刪符號(同樣會加大閱卷老師閱讀難度)
(7).如何規(guī)避VI中間提到的這些風險?事實上,每道題不同,沒有人,包括我,但是根據(jù)這三年的摸索,有些原則是可以在此闡明的。
1.明晰的呈現(xiàn)你的觀點和邏輯性線索。第一段應當陳述該事件,并且你對該事件的整體看法。此后的段落,將論證你的觀點,或者分條闡明你的看法。最后予以總結。
2.大部分的大題都與大眾媒介有關,任何關涉大眾媒介的大題,包括宏觀的如“你怎么看”的問題,無非問四個問題:
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這件事中,大眾媒介的表現(xiàn)是什么?
這件事中,對大眾媒介的表現(xiàn),如何評價?
這件事中,我們應當有什么樣的對策?
依據(jù)這四個基本問題的回答,基本上可以處理我們遇到的題目。
3.大眾媒介大題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為五個原因驅動:政治原因,經(jīng)濟原因,文化原因,技術原因,受眾原因。
4.大眾媒介表現(xiàn)與媒介效果理論有莫大的關系,事實上,大部分的題目都與媒介效果理論相關。
5.在評價大眾媒介的表現(xiàn)時,一般有正有負,且往往負面題目居多。
6.在對策方面,加強媒介素養(yǎng)往往是處理大多數(shù)媒介問題的一個較好方法。
7.具體做題時,一定不能忘記的是多使用段落、符號與行文的連接詞來描述你的邏輯線路。尤其文科生做題最大的問題往往是更偏重于行文的流暢而缺乏嚴謹?shù)倪壿。這一點務必注意。
8.將最重要的點寫在最前面,將不那么確定的點寫在后面。
9.如果有時間,可以舉例子。但是這個例子應當盡可能清晰明了并且與理論密切結合。永遠不要把舉例子當做你段落的核心內容,幾句話就好。
10.一個論述題,最好應該在2頁紙左右。為了確保后面有觀點補充,請在題與題之間空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空白,以防止萬一后面想起補充不至于找不到地方。
(8)關于拓展部分,我在《求生之路》中已經(jīng)說得較為清楚。對于最后兩周的同學來說,可能還要補充。
1.對于書籍,帶著問題去看甚至帶著題去看,永遠不要從頭看到尾,更切記亂翻參考書或者他人筆記。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沒有這么多的余裕。你現(xiàn)在要做的,只能根據(jù)之前你的體系圖,找到缺口的部分,進行盡可能精確的彌補。
2.對于論文。依然之前的三大原則:中傳優(yōu)先,核心期刊優(yōu)先,引用率高優(yōu)先。但是2012年的核心期刊的文章,大概題目上應該有個過目,對一些頻繁出現(xiàn)的關鍵詞,應該有所注意并加入熱點之中。
3.不要把論文從頭到尾讀完。你沒有那樣的時間,如果沒有時間,盡可能的看一頭一尾,一頭是指文章的摘要,一尾是文章的結論。某些內容較為復雜的(例如并非指出觀點,而是分析事件的結構)還應該總結思路,并且及時將其核心內容總結抄在你的筆記本上。
4.注意年末的媒介事件盤點,或者XX年度報告,這些東西如果能夠在考研前夜出來,及時看完,能夠對一年中的媒介大事心中了然,不至于沒有準備。
(9)對于考傳播學的同學來說,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傳播實務的出現(xiàn)。
傳播實務的真題,對于廣院是第一年出,但是同等級學校,如人大、復旦已經(jīng)出了好幾年了,其中的題型可以用來參考(并不是題目,因為題目各家的考察大綱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而言,對于這些學校的研究比對的結果至少有這么幾點相似的:
1.均沒有填空題和選擇題,大題基本沿用了簡答題、論述題的形式,但新加了實驗設計題和材料題。其中材料題可能
2.傳播實務的名詞解釋可能涵蓋很廣,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1-2個做不出來是十分正常的。
3.傳播實務大題與近期熱點事件有關,但論述的角度往往與一般媒介關注的角度有所差異。
4.可能有一個到兩個十分宏觀的大題(例如媒介與社會變遷等)
以上均是分析其他學校題型得出的結論,并不能證明就一定是廣院的考法。但個人覺得,就一般的概率而言,廣院的題型符合這些題目的可能性更大。
(10)最后,永遠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建議。
如果之前熬夜,現(xiàn)在不要熬夜了。一切按照考場的時間開始準備。
最后幾天可以休息,但不要用一整天時間休息,可以適當增加自己原有的休息時間。
多吃蔬菜瓜果,弄好鬧鈴,需要遠途考試的同學,提前買好車票和房間,防止意外耽誤考試。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