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理解題
(一)閱讀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題。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里,籠內(nèi)還有一卷干草,那時小鳥舒適又溫暖的巢。
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蓋在鳥籠上,他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shù)指甲狀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來,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他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三個月后,那一團愈發(fā)繁茂的綠蔓里邊,發(fā)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更小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家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有疏格的籠子鉆出來。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其先,這小家伙只是在籠子的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在籠子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的膽子大了,就落在我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接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yīng)。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臘似的、角質(zhì)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待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___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了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有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選自馮驥才《珍珠鳥》,《真愛》,長春出版社,1995)
31.根據(jù)上下文,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最恰當(dāng)?shù)脑~。
A.也 B.卻 C.竟 D.就
32.第一自然段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是:
A.珍珠鳥 B.朋友
C.溫暖 D.真好
33.描寫雛鳥對作者十分信賴的最典型細節(jié)是:
A.在其杯子上喝茶 B.在其稿紙上跳動
C.啄其筆尖和手背 D.在其肩上熟睡
34.對作者的感受,表述得最恰當(dāng)?shù)囊痪涫牵?/P>
A.只有信賴,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
B.沒有信賴,就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
C.信賴,常?梢詣(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
D.人際之間的信賴都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境界
(二)閱讀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題。
中國民族的同一性不但遠超過其他許多國家——94%的人口為漢族——并且作為一個單一的政治實體(雖然其間或分裂中斷),至少可能已有兩千年歷史之久。更重要的是,在兩千年中華帝國歲月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里,并在絕大多數(shù)關(guān)心天下事的中國人心目中,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與典范!
它認(rèn)為——相當(dāng)正確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藝術(shù)和文字,以及社會價值系統(tǒng),是其他國家公認(rèn)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對象,對__________尤其恩澤深重。像這樣一個文化大國,不論有集體角度看,或從個人地位與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無半點知識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覺。而中國周圍的臨近國家,也沒有一國能對它造成絲毫的威脅;再加上中國發(fā)明了火藥,更可高枕無憂,輕而易舉將犯境的野蠻人拒之邊外。于是中國人的優(yōu)越感,更獲得進一步的肯定,雖然這種心態(tài),曾使得它在面對西方帝國的擴張時,一時措手不及。19世紀(jì)時,中國在科技上的落后,變得再也明顯不過——因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現(xiàn)為軍事上的不如人。但是這種落后現(xiàn)象,事實上并非由于中國人遲疑不愿動手,不肯像當(dāng)年日本在1868年進行明治維新一樣,一下子跳入全面歐化的“現(xiàn)代化”大海中。因為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衛(wèi)者——古老的中華帝國——成為廢墟之上才能實現(xiàn);只有經(jīng)由社會革命,在同時也是打倒孔夫子系統(tǒng)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開。
(選自[英]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鄭明萱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35.根據(jù)上下文,在中文橫線處填入最合適的國家。
A.泰國 B.緬甸
C.馬來西亞 D.日本
36.上述文字的主旨是:
A.中國的同一性和優(yōu)越感反倒妨礙了現(xiàn)代化進程。
B.中國發(fā)明了火藥,因此可以高枕無憂。
C.中國人的優(yōu)越感在現(xiàn)代獲得進一步肯定。
D.中國在兩千年時間里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與典范。
37.作者對古代中國是 “其他國家公認(rèn)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對象”一說表示:
A.模棱兩可 B.部分贊同
C.批判地贊同 D.完全反對
38.按作者觀點,中國現(xiàn)代化選擇“社會革命”與“文化革命”道路:
A.是出于歷史的偶然 B.是出于歷史的必然
C.與古典同一性無關(guān) D.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三)閱讀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題。
現(xiàn)在許多人有大恐懼;我也有大恐懼。
許多人所怕的,是“中國人”這名目要消滅;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
我以為“中國人”這名目,決不會消滅;只要人種還在,總是中國人。譬如埃及猶太人,無論他們還有“國粹”沒有,現(xiàn)在總叫他埃及猶太人,未嘗改了稱呼?梢姳4婷,全不比勞力費心。
但是想在現(xiàn)今的世界上,協(xié)同生長,掙一地位,即須有相當(dāng)?shù)倪M步的智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夠站得住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而“國粹”多的國民,尤為勞力費心,因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別。太特別,便難于種種人協(xié)同生長,掙得地位。
有人說:“我們要特別生長;不然,何以為中國人!”于是乎要從“世界人”中擠出。
于是乎中國人失了_________,卻暫時仍要在這世界上。 @便是我的大恐懼。
(選自魯迅《熱風(fēng)·隨感錄三十六》,《魯迅全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39.根據(jù)上下文,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最合適的詞語。
A.自我 B.地位
C.國粹 D.世界
40.此文的主旨是:
A.認(rèn)為“中國人”這名目不會被消滅 B.恐懼中國人失掉自身
C.倡導(dǎo)新的“世界”眼光 D.如何從根本上保存國粹
41.根據(jù)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粹”多并不妨礙融入現(xiàn)代世界。
B.埃及猶太人無論是否還有“國粹”,其名稱不變。
C.保存名目,全不必勞力費心
D.太特別,便難于其他民族協(xié)同生長。
42.根據(jù)作者原意,中國人要在現(xiàn)在世界掙得地位,最重要的是:
A.小心保存國粹 B.具有進步意識
C.保持恐懼心理 D.善于追求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