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般來說,在人的發(fā)展中有四個因素起主要的作用,它們是( )
A.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主體的能動性
B.先天的遺傳素質、家庭、教育、主體的能動性
C.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huán)境、學校的水平、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養(yǎng)
D.先天的遺傳素質、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個性心理
2."頓悟說"是由________學習理論學派提出的。( )
A.格式塔 B.現(xiàn)代認知
C.建構主義 D.新行為主義
3.________認為,學科的基本結構是課程的核心,也是教學過程認識的基點。( )
A.杜威 B.布魯納
C.贊科夫 D.布盧姆
4.將學習進行分類必須遵循一定的分類標準,布魯姆的學習分類標準是( )
A.學習水平 B.教育目標
C.學習方式 D.學習內容
5.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與人類一般的學習有所不同,其特征之一是( )
A.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主 B.以研究、體驗性學習為主
C.以接受學習為主 D.以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為主
6.以下哪種說法最符合學習心理學所提出的"成熟--學習"原則?( )
A.通過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生理的成熟,所以學習是成熟前提條件
B.成熟是學習的物質基礎,所以個體只有達到了成熟狀態(tài)時學習才能奏效
C.成熟與學習互為前提,有時是成熟制約個體的學習,有時是學習制約個體的成熟
D.成熟是學習的物質基礎,當個體未達到某種成熟度時,任何學習和訓練都不可能產生任何效果
7.下列哪種說法是欠妥的?( )
A.智商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shù)為0.5左右,即二者呈現(xiàn)中等程度的相關
B.智商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有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的趨勢
C.非智力因素對于各種不同智力水平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均有普遍影響
D.學生智商的高低決定了其學業(yè)成就的高低
8.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 )
A.班級集體教學 B.小組教學
C.個別教學 D.綜合教學
9.教學設計屬于教學過程的________階段。( )
A.準備 B.進行
C.反饋 D.評價
10.聯(lián)結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三大學習理論流派都強調學習反應的正確性,但目標卻各不相同,建構主義理論的目標是( )
A.保持記憶、養(yǎng)成習慣 B.領悟關鍵、解決問題
C.自主學習、形成智慧 D.掌握結構、理解過程
11.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依據之一是學生認識活動的________特點與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 )
A.間接性 B.直接性
C.從感性到理性 D.自主性
12.貫徹直觀性原則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直觀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教學軟件要具有( )
A.可看性 B.科學性
C.典型性 D.趣味性
13.講授法之所以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
A.對教師來說講授最為簡便 B.教學是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的
C.它是教學成本最低的方法 D.它是一種最古老的方法
14.以下對教學機智最準確的理解是( )
A.作為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智商
B.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處理和掌握教學內容所表現(xiàn)出來的機敏反應能力
C.教師對課堂偶發(fā)事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
D.泛指教學智慧
15."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是________提出的。( )
A.維果茨基 B.贊科夫
C.蘇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
16.低年級兒童在進行道德評價時,往往是從________來判斷一個人行為的好壞。( )
A.行為動機 B.行為效果
C.與自己的關系程度 D.個人愛好
17.國內外心理學界多數(shù)學者認同學習動機是以________為基礎的。( )
A.學習需要 B.生活需要
C.功利需要 D.成就需要
18.考克斯關于焦慮與學習關系的研究表明,________對學生的學習最有效。( )
A.高度焦慮 B.中等強度的焦慮
C.低度焦慮 D.沒有焦慮
19.在________的課程論中,首次特別指出了科學知識在課程中的重要價值。( )
A.杜威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贊科夫
20.下列哪種說法最合理?( )
A.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智力因素是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決定因素
B.非智力因素對智力較高者的學業(yè)起更大的促進作用
C.非智力因素要通過智力因素才能起作用
D.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對不同智力水平學生的學業(yè)都起積極作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