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燒傷病人的護理*
★★【病理生理】燒傷的病理改變主要取決于熱源溫度及受熱時間。
1.休克期:傷后6~8h滲出速度最快,36~48h滲出達高峰;48小時內(nèi)最大的危險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2.感染期:傷后48~72h,創(chuàng)面和大量分解產(chǎn)物、細菌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癥狀。
3.修復(fù)期:淺度燒傷能自行痊愈,深Ⅱ度、Ⅲ度留有不同程度瘢痕、畸形和殘疾。
★★【臨床表現(xiàn)】
1.燒傷面積
(1)手掌法:傷員本人5指并攏的手掌面積約為體表面積的1%,5指自然分開約為體表面積的1.25%。
(2)新九分法:11個9%+1%;3、3、3(頭面頸),5、6、7(雙手、雙前臂、雙上臂),5、7、13、21(雙臀、雙足、雙小腿、雙大腿),13、13(軀干),會陰1%。
2.燒傷深度估計:三度四分法。I°、淺Ⅱ°為淺度燒傷,深Ⅱ°、Ⅲ°為深度燒傷。
(1)I°:又稱紅斑燒傷,傷及表皮,紅斑、痛覺過敏、無水皰、不留痕跡。
(2)淺Ⅱ°:傷及表皮與真皮淺層,水皰皰壁薄,疼痛劇烈,有色素沉著無瘢痕。
(3)深Ⅱ°:傷及真皮層,水皰皰壁厚,痛覺遲鈍,有拔毛痛,留瘢痕。
(4)Ⅲ°:傷及皮膚全層及皮下、肌肉或骨骼,無水皰,痛覺消失,皮革樣或炭化焦痂。
3.燒傷嚴重性程度
(1)輕度燒傷:Ⅱ°面積<9%
(2)中度燒傷: Ⅱ°面積10~29%或Ⅲ°面積<10%
(3)重度燒傷:總面積30~49%,或Ⅲ°10%~19%,或合并休克、吸入燒傷、較重的復(fù)合傷。
(4)特重?zé)齻嚎偯娣e>50%,或Ⅲ°>20%,或已有嚴重并發(fā)癥。
4.吸入性損傷:呼吸道燒傷。
★★【治療要點】
1.現(xiàn)場救護:首先迅速脫離熱源,冷水沖淋或持續(xù)冷敷。
2.燒傷處理
(1)保護燒傷創(chuàng)面,防止和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液體療法):第1個24小時補液總量=(Ⅱ度、Ⅲ度)面積×體重(kg)×1.5+2000ml日需量;晶膠2:1;補液晶體首選平衡鹽、林格液,膠體液首選同型血漿,Ⅲ度燒傷應(yīng)輸全血,生理需水量多用5-10%葡萄糖。
(3)防治感染:體表屏障喪失、腸道微生物、內(nèi)毒素移位成為創(chuàng)面或全身感染的主要原因。
表現(xiàn):病情突然惡化:神志淡漠或興奮、譫妄;寒戰(zhàn)高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體溫不升(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脈搏和心率增快而血壓降低、感染性休克;呼吸急促;創(chuàng)面驟然惡化;白細胞計數(shù)驟升或驟降。
防治:及時、積極糾正休克;深度創(chuàng)面及早切痂、削痂和植皮;合理應(yīng)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diào)或并發(fā)二重感染;加強支持治療等。
(4)早期切痂植皮,促使創(chuàng)面愈合,降低致殘率。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