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理社會支持:對所有機械通氣病人,無論其意識清醒與否,均應受到尊重,主動親近病人,與其交談,使他學會用非語言方式(如手勢、溝通板等)表達其需求。讓病人了解醫(yī)務人員一直在監(jiān)護其病情,隨時準備提供所需的身心幫助。適當安排家人及密切相關者的探訪,以滿足雙方對安全、愛、歸屬等層面的需求,緩解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
(4)停機前后的護理:此階段從準備停機開始,一直到完全停機,拔除氣管插管后的一段時間。做好本階段的護理可幫助病人安全、順利地脫離呼吸機。
1)幫助病人樹立信心:長期接受呼吸機治療的病人,易產(chǎn)生對呼吸機的依賴心理。要向病人說明情況。同時要使病人消除恐懼心理,樹立信心配合醫(yī)務人員順利撤機。
2)按步驟有序撤機:當病人具備完全脫離呼吸機的能力后,還需按以下4個步驟進行,即撤離呼吸機→氣囊放氣→拔管→繼續(xù)吸氧。從間斷停機至完全停機的時間因人而異。停用呼吸機后仍需留置氣管插管以備急用。病情穩(wěn)定者在充分吸引后拔去氣管插管。為預防喉頭水腫,可短期靜脈滴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拔管后禁食12~24小時,以防進食時誤吸,繼續(xù)經(jīng)面罩或鼻塞吸氧,直至病情完全穩(wěn)定。
停機后病人可能有一過性痰量增多,或由于吸人冷空氣的刺激,出現(xiàn)咳嗽,痰變黏稠,此時應采用超聲霧化吸人,加強濕化,減輕咽喉不適并鼓勵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咳痰,防止氣道阻塞性病變。
3)呼吸機的終末消毒與保養(yǎng):
(2011年無要求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系指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的嚴重疾病(如嚴重感染、休克、燒傷、嚴重創(chuàng)傷、DIC和大手術(shù))而繼發(fā)的急性、進行性呼吸窘迫和難以糾正的低氧血癥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
誘發(fā)ARDS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種類型的嚴重休克、嚴重創(chuàng)傷、嚴重感染、肺脂肪栓塞、吸人有毒氣體(如C12、光氣)、誤吸胃內(nèi)容物、溺水、氧中毒、大量輸血、DIC、急性胰腺炎、藥物或麻醉晶中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
(二)臨床表現(xiàn)
除導致呼衰的基礎疾患的表現(xiàn)外,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與缺氧和高碳酸血癥有關。
1.呼吸困難 2.發(fā)紺 3.精神、神經(jīng)癥狀 4.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 5.其他
(三)其他檢查
1.早期兩肺多無陽性體征
濁音及實變體征。
2.X線表現(xiàn) 早期無異;虺蔬吘壞:姆渭y理增多,發(fā)病重2—24小時兩肺出現(xiàn)邊緣模糊的斑片狀陰影,逐漸融合成大片浸潤陰影,大片陰影中可見支氣管充氣征。
3.分析 Pa02<8.0kPa(60mmHg),PaC02<4.67kPa(35mmHg),氧合指數(shù)(Pa02/Fi02),ARDS時<200。
(四)處理原則
去除病因、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各臟器功能支持治療。
1.非藥物治療
(1)體位:可采取側(cè)位和半坐臥位。
(2)維持適當?shù)囊后w平衡:在血壓穩(wěn)定的情況下,出入量液體宜保持輕度負平衡(每天500m1)。
(3)氧療:一般均需高濃度(>50%)氧療。氧療無效時,應輔以機械通氣開始選用間歇正壓通氣(ⅠPPV),如血氧分壓仍達不到要求水平,應采用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使用PEEP過程中應隨時了解Pa02當其達到并保持在8.0kPa(60mmHg)以上時,應將壓力逐漸減少,直至完全終止PEEP。繼續(xù)氧療使Sa02維持在90%以上。
2.藥物治療
(1)控制感染:結(jié)合臨床及痰培養(yǎng)結(jié)果選用適當抗生素。
(2)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zhì)紊亂,防止代謝性酸中毒和高血鉀發(fā)生。
(3)消除肺水腫:①使用利尿劑,促進水腫消退,②輸入血漿白蛋白,此措施應在ARDS后期進行,以提高膠體滲透壓。③改善微循環(huán),可用東莨菪堿和硝酸甘油。④一如有心力衰竭存在可快速給予洋地黃制劑(如西地蘭),但劑量應小,為一般洋地黃化量的1/2—2/3。
(4)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一般主張早期、大劑量、短程治療,如地塞米松20-30mg,2—3次/d,連用2天,若有效,繼續(xù)使用數(shù)天后停藥,一般用3~7天。
(5)補充營養(yǎng) ARDS患者往往缺乏營養(yǎng),應給予鼻飼或全胃腸外營養(yǎng)使機體有足夠的能量供應。
3,臟器功能支持治療:防治腎功能不全、應激性潰瘍等。
(五)護理
見呼吸衰竭。)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