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N(μ,σ2)為()。
A.正態(tài)分布
B.標準正態(tài)分布
C.卡方分布
D.二項分布
E.泊松分布
【解析】一般用N(μ,σ2)表示均數(shù)為μ,方差為σ2的正態(tài)分布。A
12.[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載體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三聚氧胺
D.瓊脂糖
E.尼龍膜
【解析】酶免疫技術的主要試劑為固相的抗原或抗體、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和與標記酶直接關聯(lián)的酶反應底物。最常用的固相載體物質是聚苯乙烯。B
13.[臨床檢驗基礎]用于準確評價腎臟濃縮功能較為理想的指標是()。
A.隨機尿比密
B.尿中總固體含量
C.清晨尿折射率
D.禁飲后的尿滲透量
E.24小時尿量
【解析】尿滲透量能較好地反映腎臟對溶質和水的相對排出速度,更確切地反映腎臟濃縮和稀釋功能,因此是評價腎臟濃縮功能較好的指標。D
14.[臨床血液學檢驗]下列有關纖維蛋白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
B.雙縮脲法的參考值為2~4g/L
C.也稱為Ⅰ因子
D.也稱為Ⅱ因子
E.多發(fā)性骨髓瘤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多
【解析】纖維蛋白原也稱為Ⅱ因子。測定值的參考范圍為2~4g/L(雙縮脲法)。血漿纖維蛋白原(Fg)增高見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多發(fā)性骨髓瘤、休克、大手術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惡性腫瘤和應急狀態(tài)等。降低見于先天性低或無FIB血癥、遺傳性FIB異常、原發(fā)性纖溶癥、重癥肝炎和肝硬化等。D
15.[臨床免疫學和免疫檢驗]本身具有調理作用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解析】IgG是再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本身具有吞噬調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介導ADCC、激活補體經(jīng)典激活途徑,并可通過胎盤傳輸給胎兒。IgM是當有補體存在時,才具有吞噬調理作用。分泌型IgA具有調理吞噬和溶解作用。B
16.[臨床血液學檢驗]某貧血患者MCV82fl,MCH27pg,MCHC33%,屬于()。
A.正常紅細胞性貧血
B.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C.單純小紅細胞性貧血
D.大紅細胞性貧血
E.大紅細胞高色素性貧血
【解析】由下表貧血的分類可知,患者的貧血屬于正常紅細胞性貧血。A
17.[臨床血液學檢驗]女性,52歲,因腎功能衰竭住院。血常規(guī)檢查三系減少,骨髓檢查原漿細胞1%,幼漿細胞3%,成熟漿細胞3%,漿系細胞明顯大小不一,其他血細胞無明顯異常。此患者可能的診斷是()。
A.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癥
B.巨球蛋白血癥
C.惡性淋巴瘤
D.多發(fā)性骨髓瘤
E.再生障礙性貧血
【解析】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躍,各系統(tǒng)比例常隨瘤細胞的多少而異。當瘤細胞所占比例較高時,粒系細胞及紅系細胞則明顯減少。正常骨髓內漿細胞為1%~1.5%,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時異常漿細胞增多,一般為5%~10%,多者可高達70%~95%以上。瘤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和成熟程度有明顯異常。D
18.[臨床血液學檢驗]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
A.極度活躍
B.明顯活躍
C.增生活躍
D.極度減低
E.減低
【解析】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象為多部位增生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減少。D
19.[臨床檢驗基礎]下列哪項敘述不符合重度核異質鱗狀上皮細胞的變化()。
A.胞核大小不等
B.胞核增大
C.染色質增多,呈細顆粒狀
D.染色質亦可呈粗顆粒狀
E.核漿比例明顯增大
【解析】核異質是指上皮細胞的核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核增大,形態(tài)異常,染色質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較深,胞質尚正常。重度核異質又稱癌前核異質,其染色質增多,呈網(wǎng)狀,分布不均,偶見染色質結節(jié),核邊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C
20.[臨床化學]血漿陰離子隙降低見于()。
A.乳酸性酸中毒
B.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C.嚴重低血氧、休克
D.高氯性代謝性堿中毒
E.腎功能不全性酸中毒
【解析】從AG分析,可將代謝性酸中毒分為高AG代謝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謝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謝性酸中毒)。D
衛(wèi)生資格萬題庫丨微信搜索"萬題庫衛(wèi)生資格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