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鐵性貧血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鐵缺乏,首先體內貯存鐵缺乏,繼而發(fā)生紅細胞內缺鐵,最后血紅素合成量減少而形成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組織缺鐵表現(xiàn):黏膜損害;外胚葉組織營養(yǎng)缺乏表現(xiàn);精神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等。
2.缺鐵性貧血首選口服鐵劑治療,口服鐵劑后5~10天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7~12天達高峰,其后開始下降;2周后血紅蛋白開始上升,一般2個月左右恢復正常;待血紅蛋白正常后,至少再繼續(xù)服藥4~6個月,以補充儲存鐵,待血清鐵蛋白正常后停藥。
3.小兒缺鐵性貧血以6月~2歲最多見,起病緩慢。非造血系統(tǒng)癥狀
、傧到y(tǒng):食欲不振,異食癖,口炎,舌炎。②神經系統(tǒng):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③心血管系統(tǒng):心率快,收縮期雜音,心臟擴大,嚴重者出現(xiàn)心衰。④容易感染,反甲。
網織紅細胞于服藥2~3天后開始上升,5~7日達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血紅蛋白:治療1~2周后逐漸上升,3~4周達到正常。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再繼續(xù)服用鐵劑6~8周,以增加鐵儲存。
4.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出血傾向,表現(xiàn)為皮膚瘀點(或稱出血點)、紫癜、瘀斑和外傷后不易止血及鼻出血、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嚴重內臟出血較少見。
ITP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①出血傾向:多數(shù)較輕而局限,但易反復發(fā)生,嚴重內臟出血較少見,而可因感染等情況驟然加重;②乏力;③長期出血者可有與出血量平行的慢性失血性貧血(亦即缺鐵性貧血)。
首次診斷ITP的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
5.甲狀腺毒癥表現(xiàn) 高代謝癥狀和體征。
高代謝癥狀:多食善饑、怕熱多汗、皮膚潮濕、有疲乏無力;
精神神經系統(tǒng):多言好動、緊張焦慮、焦躁易怒、失眠不安;
心血管系統(tǒng):心悸氣短、心動過速、第一心音亢進,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
消化系統(tǒng):稀便,排便次數(shù)增加;
肌肉骨骼系統(tǒng):主要是甲亢性周期性癱瘓,病變主要累及下肢,有低鉀血癥;
造血系統(tǒng):周圍血淋巴細胞比例增加,單核細胞增加;
生殖系統(tǒng):女性月經減少或閉經,男性陽痿。
6.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陽性提示甲減的病因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如橋本甲狀腺炎)。
7.甲狀腺功能亢進131I治療適應證:①成人Graves病伴甲狀腺腫大Ⅱ度以上;②對ATD過敏;③ATD治療或手術后復發(fā);④甲狀腺毒癥心臟病或甲亢伴其他病因的心臟病;⑤甲亢伴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或全血細胞減少;⑥甲亢合并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害;⑦拒絕手術治療或有手術禁忌證;⑧浸潤性突眼。對輕度和穩(wěn)定期的中、重度病例可單用131I治療甲亢,對活動期患者,可以加用糖皮質激素。
8.甲狀腺功能亢進手術治療
、龠m應證:①甲狀腺腫大顯著(>80g),有壓迫癥狀;②中、重度甲亢,長期服藥無效,或停藥后復發(fā),或不能堅持服藥;③胸骨后甲狀腺腫;④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懷疑惡變;⑤ATD治療無效或過敏的妊娠患者,手術需要在妊娠T2期(4~6個月)進行。
、诮勺C:重度活動性患者;合并較重的心、肝、腎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妊娠前3個月(T1期)和第6個月以后(T3期)手術可以出現(xiàn)流產和麻醉致畸和流產。
9.TT4、TT3、FT4、FT3及rT3均低,僅TSH高為原發(fā)性甲減;血TSH增高是原發(fā)性(甲狀腺性)甲減最敏感的診斷指標。
10.糖尿病的一般癥狀: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三多一少”),常伴軟弱、乏力,許多有皮膚瘙癢、易生癤、癰,肢體麻木、疼痛,女有外陰瘙癢。
糖尿病的診斷
①空腹血漿葡萄糖(FPG)<6.1mmol/L為正常,6.1~<7.0mmol/為空腹血糖受損(IFG),≥7.0mmol/L為糖尿病。
、谄咸烟悄土吭囼(OGTT)中2小時血漿葡萄糖2hPG<7.8mmol/L為正常,7.8~<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IGT),≥11.1mmol/L為糖尿病。
11.糖尿病治療原則有5個: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合理用藥及自我監(jiān)測,所謂“五駕馬車”,缺一不可。
口服降糖藥:雙胍類藥物適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磺脲類藥物適宜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適用于餐后高血糖為主的患者;
格列奈類藥物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相降低餐后血糖,特點為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時間短。
胰島素治療適應證: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效果不良;③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④合并重癥感染;⑤大手術前后;⑥伴較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⑦糖尿病妊娠期或妊娠糖尿病患者;⑧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繼發(fā)性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相關糖尿病。
12.血脂異常的主要治療原則
降低LDL-C水平作為防控ASCVD危險的首要靶點,非HDL-C可作為次要干預靶點。極高危者LDL-C<1.8mmol/L,高危者LDL-C<2.6mmol/L,中危和低危者LDL-C<3.4mmol/L。LDL-C基線值較高者不能達到目標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極高危者LDL-C在基線值以內者,LDL-C仍應降低30%左右。
相關推薦:
2021年鄉(xiāng)村全科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時間 | 學習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