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拼音名】Dōnɡ Kuí Yè
【英文名】Leaf of Cluster Mallow
【別名】冬葵苗葉、蓍葵葉、冬莧菜、芪菜巴巴葉、棋盤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嫩苗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
【原形態(tài)】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莖被星狀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cm,僅上面槽內(nèi)被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葉片腎形至圓形,直徑5-11cm,常為掌狀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有鈍齒,兩面被極疏糙狀毛或幾無毛;3至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間,幾無柄至有極短柄;總苞的小苞片3枚,線狀披針形,被纖毛;萼杯狀,5裂,廣三角形,被疏星狀長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長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圓形,直徑5-7mm,分果爿10-11,背面平滑,兩側(cè)具網(wǎng)紋。種子腎形,直徑約1.5mm,紫褐色,禿凈;ㄆ3-11月。
2.冬葵 本種與野葵的區(qū)別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莖被柔毛。葉柄細(xì)瘦,被疏柔毛;葉片圓形,5-7裂,直徑5-8cm,基部心形,邊緣具細(xì)鋸齒,特別皺曲;ò咨。果扁球形,直徑約8mm,分果爿11,網(wǎng)狀,具細(xì)柔毛。種子直徑約1mm,暗黑色;ㄆ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山野等處。
資源分布:1.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2.我國西南及河北、甘肅、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種植。
【化學(xué)成份】含粘液質(zhì)(mucilage)。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肺;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滑腸;通乳。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毒下痢;濕熱黃疸;二便不通;乳汁不下;瘡癤癰腫;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可用至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1.《別錄》:其心傷人。
2.《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fā)宿病。
3.《本草匯言》:里虛胃寒人,并風(fēng)疾、宿疾,咸忌之。
【各家論述】1.《本草衍義》:冬葵苗,性滑利,不益人。
2.《儒門事親》: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時復(fù)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內(nèi)經(jīng)》云以滑養(yǎng)竅是也。
3.《綱目》:唐王燾《外臺秘要》云,天行斑瘡,須臾通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也。煮葵菜葉,以蒜啖之則止。又《圣惠方》亦云,小兒發(fā)斑,用生葵菜葉絞汁少少與服,散惡毒氣。按此即今痘瘡也,今之治者,惟恐其大小二便頻數(shù),泄其元?dú),痘不起發(fā),葵菜滑竅,能利二便,似不相宜,而昔人賴之,豈古今運(yùn)氣不同,故治法亦隨時變易歟。
4.《藥性論》:葉:燒灰及搗干葉末,治金瘡。煮汁,能滑小腸,單煮汁,主治時行黃病。
5.崔禹錫《食經(jīng)》:食之補(bǔ)肝膽氣,明目。主治內(nèi)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6.《本草圖經(jīng)》:孕婦臨產(chǎn)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產(chǎn)。
7.汪穎《食物本草》: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8.《醫(yī)林纂要》:益心,瀉腎,滑腸,去結(jié)行水,通乳。
9.《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bào)告》:治腹脹。
10.《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腫脹,又用以利便緩下,催生,催乳。
11.《重慶草藥》:苗葉:治肺火咳嗽,肺癆,虛咳盜汗。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