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預習資料匯總
>>>關注“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微信,獲取精華復習資料
壓痛和反跳痛
(1)局部壓痛:正常腹部觸壓時沒有疼痛感。壓痛來自于腹壁或腹腔內病變,對病變部位具有提示作用。
1)McBurney點壓痛: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壓痛,見于闌尾炎。
2)Murphy征:檢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緣和肋弓交界處,余四指與肋骨垂直交叉,拇指指腹勾壓于右肋弓下,讓被檢查者緩慢深吸氣,發(fā)炎的膽囊碰到拇指,出現劇烈疼痛,被檢查者突然終止呼吸,表情痛苦,稱為Murphy征陽性,見于膽囊炎。
(2)反跳痛:腹部觸診出現壓痛時,手指于原處稍停片刻,使壓痛感趨于穩(wěn)定,然后迅速將手抬起,如果被檢查者感覺腹痛驟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稱為反跳痛,是腹膜壁層受到炎癥累及的征象,見于腹內臟器病變累及鄰近腹膜、腹膜炎。腹膜炎時患者可同時出現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稱為“腹膜炎三聯征”。
腹部叩診
1.全腹叩診腹部叩診以鼓音為主。鼓音區(qū)縮小見于肝脾極度腫大、腹腔內腫瘤、大量腹水;鼓音區(qū)擴大見于胃腸高度脹氣、胃腸穿孔。
2.肝臟叩診自上至下沿右鎖骨中線叩診,叩診呈濁音的肋間為肝上界。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鎖骨中線及正中線叩診至出現濁音或肋下緣。正常上界為肝肺相對濁音界,下界不如觸診準確。肝濁音界擴大的意義同觸診。肝界明顯縮小或消失見于胃腸穿孔(膈下積氣)、人工氣腹、全內臟轉位。同時檢查肝區(qū)叩痛,叩痛陽性提示炎癥或者肝臟急劇增大。
3.脾臟叩診正常脾臟位于左腋中線9~11肋間范圍內,長度4~7咖,前界不超過腋前線,脾濁音界擴大的意義同觸診。脾界縮小見于左側氣胸、胃擴張、鼓腸等。
4.移動性濁音檢查時先讓被檢查者仰臥,由臍部開始向左側叩診,直到出現濁音,叩診板指不動,囑被檢查者右側臥,再次叩診變?yōu)楣囊艏礊橐苿有詽嵋絷栃。為避免腹腔內臟器或包塊移動造成移動性濁音的假象,可在右側臥位的情況下,向右叩診直至再次出現濁音,然后囑患者左側臥位,叩診板指不動,再次叩診該部位轉為鼓音,向右側繼續(xù)叩診均呈鼓音,則確定為移動性濁音陽性。臨床意義為腹腔存在游離液體,且液體量超過l000ml.
5.腎區(qū)(肋脊角)叩擊痛檢查時被檢查者采取坐位或側臥位,醫(yī)生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脊肋角處,右手握拳用由輕到中等的力量叩擊左手背。正常無叩擊痛。叩擊痛陽性見于腎炎、腎盂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周圍炎。
6.膀胱叩診用來判斷膀胱的膨脹程度,在恥骨聯合上方由上而下進行叩診。膀胱空虛時該部位叩診呈鼓音,膀胱充盈時該區(qū)叩診呈圓形濁音區(qū)。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