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病毒攜帶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xiàn)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見表11-3。
為反映肝功能損害程度,慢性肝炎臨床上可分為:①輕度:臨床癥狀、體征輕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②中度: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于輕度和重度之間。③重度:有明顯或持續(xù)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脈高壓癥者。實驗室檢查血清ALT和(或)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反復或持續(xù)升高,清蛋白降低或A/G比值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除前述條件外,凡清蛋白≤32 g/L,膽紅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動度在40%~60%,膽堿酯酶<4 500 U/L,四項檢測中有一項達上述程度者即可診斷為重度慢性肝炎。
表11-3 慢性肝炎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參考指標
項目 |
輕 |
中 |
重 |
ALT和(或)AST(lU/L) |
≤正常3倍 |
3~10倍 |
>10倍 |
膽紅素(Bil)(μmol/L) |
≤正常2倍 |
正常2~5倍 |
>正常5倍 |
白蛋白(g/L) |
≥35 |
35經~32 |
432 |
A/G |
≥1.4 |
1.0~1.4 |
40.9 |
電泳γ球蛋白(γEP)(%) * |
≤21 |
21~26 |
≥26 |
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 |
>70 |
61~70 |
40~60 |
膽堿酯酶(CHE)(U/L)** |
>5 400 |
5 400~4 500 |
≥4 500 |
*用電泳法測定血清γ球蛋白;**有條件開展CHE檢測的單位,可參考本項指標。
3.重型肝炎 見表11-4
表11-4 重型肝炎的表現(xiàn)及理化檢查
分型 |
特點 |
表現(xiàn) |
理化檢查 |
備注 |
急性重型肝炎 |
亦稱暴發(fā)型肝炎,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 |
2周內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無食欲、惡心、頻繁嘔吐、膨脹等),常有高熱,迅速出現(xiàn)神經、精神癥狀(如性格改變、行為反常、嗜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等),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黃疸急劇加深 |
血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 |
|
亞急性重型肝炎 |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 |
15天至24周出現(xiàn)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出血傾向明顯,常有神經、精神癥狀,晚期可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死前多發(fā)生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fā)癥 |
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黃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 1 μmol/L或血清膽紅素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 |
首先出現(xiàn)神經、精神癥狀等肝性腦病表現(xiàn)者,稱腦病型(包括腦水腫、腦疝等);首先出現(xiàn)腹水及其相關癥候(包括胸水等)者,稱為腹水型 |
慢性重型肝炎 |
在慢性肝病的基礎上發(fā)病 |
|
|
|
4.淤膽型肝炎 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皮膚瘙癢,大便灰白,常有明顯肝臟腫大,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
5.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臨床上常無特異性表現(xiàn),很難確診,須依靠病理診斷,B型超聲波、CT及腹腔鏡等檢查有輔助診斷意義。
凡慢性肝炎病人具有肯定的門脈高壓證據(如腹壁及食管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診斷肝臟縮小、脾臟增大、門靜脈增寬,且除外其他引起門靜脈高壓原因者均可診為肝硬化。
根據肝臟炎癥活動情況,還可將肝硬化區(qū)分為活動性肝硬化和靜止性肝硬化。
6.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 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續(xù)陽性6個月以上者可診斷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 急性肝炎早期血白細胞正;蚵愿摺<毙灾匦透窝籽准毎投鄠核細胞均可增加。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時血小板常減少。
2.肝功能檢查
(1)血清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谷丙轉氨酶,ALT/GPT)及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谷草轉氨酶,AST/GOT)均存在于體內多種組織細胞中,但肝細胞中含量最多,尤以ALT為甚。
(2)轉肽酶(γ-GT, GGT):此酶靈敏度高,但特異性差,肝炎時常增高。如急性肝炎病人持續(xù)增高常提示可能遷延不愈;在慢性肝炎中γ-GT上升幅度與病情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淤膽型肝炎時常明顯升高;肝癌、阻塞性黃疸、心梗、胰腺炎、酗酒者也可增高。
(3)堿性磷酸酶(ALP/AKP):骨骼疾患、肝膽疾患如淤膽型肝炎、肝內外阻塞性黃疸者可明顯升高。肝細胞性黃疸僅輕度增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