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淋證
一、定義:淋證是指小便頻數(shù)短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證。
二、源流:
1、淋之名稱,始見于《內經(jīng)》。
2、在《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中對本病的癥狀作了描述:“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3、《諸病源候論》概括了病機:“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論述了石淋的成因。
4、唐代《千金方》、《外臺秘要》將淋證歸納為石、氣、膏、勞、熱五淋,宋代《濟生方》又分為氣、石、血、膏、勞淋五種。
5、《景岳全書》認為寒熱虛實都有,完善了辨證論治的內容。
三、病因病機:
1、病位:腎、膀胱,與肝脾有關
2、基本病理: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
3、病理變化:熱淋: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血淋:濕熱灼傷血絡,迫血妄行;石淋:濕熱煎熬尿液,形成砂石;膏淋:濕熱阻滯,脂液不循常道;氣淋:肝氣郁滯,氣火郁于膀胱;勞淋:久淋傷正,濕熱留戀
4、病理性質:有虛實兩類,實證——濕熱、氣滯;虛證——脾腎不足
四、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實則清利,虛則補益
(三)分型論治:
1、熱淋:八正散
2、石淋:石韋散;見神疲乏力,少腹墜脹,用補中益氣湯加金錢草,海金沙,冬葵子
3、血淋:小薊飲子;腎陰不足,虛火擾動陰血,用知柏地黃丸
4、氣淋:沉香散
5、膏淋:程氏萆解分清飲;脾腎兩虛,氣不固攝,膏淋湯;偏于脾虛中氣下陷,配用補中益氣湯;偏于腎陰虛,用七味都氣湯;偏于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
6、勞淋:無比山藥丸;中氣下陷,補中益氣湯;陰虛火旺,知柏地黃丸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6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綜合筆試專項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