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知識點匯總
驅(qū)蟲劑、治癰瘍劑速記方歌
驅(qū)蟲劑
烏梅丸(《傷寒論》)
【組成】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 炮附子六兩 蜀椒四兩 桂枝六兩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蜜
【方歌】烏梅丸用細辛桂,人參附子椒姜繼
黃連黃柏及當歸,溫藏安蛔寒厥劑
【趣味記憶】富貴美白臉當屬新疆人
【功用】溫臟安蛔。
【主治】蛔厥證。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瀉久痢。
【配伍意義】蛔厥之證是因患者素有蛔蟲,復由腸道虛寒,蛔蟲上擾所致。
君——烏梅酸能安蛔,使蛔靜則痛止。
臣——蜀椒、細辛,辛可伏蛔,溫可祛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蟲上擾、氣機逆亂所生之熱。
佐——干姜、桂枝、附子可增強溫臟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人參、當歸補養(yǎng)氣血,且合桂枝以養(yǎng)血通脈,以解四肢厥冷。
使——蜜甘緩和中。
本方所治的久瀉久痢,實屬脾胃虛寒,腸滑失禁,氣血不足而濕熱積滯未去之寒熱虛實錯雜證候。
治癰瘍劑
1.治癰瘍劑的適用范圍
治癰瘍劑主要適用于癰疽瘡瘍證。治療多以散結消癰、托里透膿、補虛斂瘡為法。
2.治癰瘍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應辨別病證的陰陽表里虛實。
(2)癰瘍膿已成,不宜固執(zhí)內(nèi)消一法,應促其速潰,不致瘡毒內(nèi)攻;若毒邪熾盛,則需側(cè)重清熱解毒以增祛邪之力;若膿成難潰,又應配透膿潰堅之品。
(3)癰瘍后期,瘡瘍雖潰,毒邪未盡時,切勿過早應用補法,以免留邪為患。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四兩 牡丹皮一兩 桃仁五十個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方歌】金匱大黃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
腸癰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膿服之消
【功用】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則局部腫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則痛劇,小便自調(diào),或時時發(fā)熱,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shù)。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之腸癰是因腸中濕熱郁蒸,氣血凝聚所致。
君——大黃瀉熱逐瘀,滌蕩腸中濕熱瘀毒;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兩藥合用,瀉熱破瘀。
臣——芒硝瀉熱導滯,軟堅散結,助大黃蕩滌濕熱,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配合丹皮以散瘀消腫。
佐——冬瓜仁,為治內(nèi)癰之要藥,清腸利濕,導濕熱從小便而去,并能排膿消癰。
本方瀉下、清利、破瘀諸法并用,共奏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之功,是治療濕熱瘀滯之腸癰初起的常用方劑。
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組成】白芷 防風 甘草 皂角刺 穿山甲 貝母 天花粉 赤芍藥 當歸尾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酒
【方歌】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芍加
貝母天花兼乳沒,穿山角刺酒煎加
【趣味記憶】賈母造房,沒花金銀,只要陳甘歸鄉(xiān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主治】癰瘍腫毒初起。局部紅腫焮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shù)有力。
【配伍意義】本方主治瘡瘍腫毒初起之證。多為熱毒壅聚,氣滯血瘀痰結而成。
君——金銀花清熱解毒療瘡,前人稱之“瘡瘍圣藥”,
臣——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陳皮行氣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佐——白芷、防風疏風散表,以助散結消腫;貝母、花粉清熱化痰排膿,可使未成之膿即消;山甲、皂刺通行經(jīng)絡,透膿潰堅,可使已成之膿即潰。
使——甘草清熱解毒,并調(diào)和諸藥;煎藥加酒者,借其通行周身,助藥力直達病所。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之功。
前人稱本方為“瘡癰之圣藥,外科之首方”。適用于陽證而體實的各類瘡瘍腫毒。若用之得當,則“膿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
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21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模擬試題※復習資料匯總